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文藝復興時期的詩歌形式

文藝復興時期的詩歌形式

第壹,對人和自然的贊美

文藝復興精神的核心是人文主義。人文主義主張以“人”為中心,反對以“神”為中心。這種理性精神是文藝復興時期人們繼承古希臘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古希臘戲劇中有對人的強調。著名悲劇作家索福克勒斯說:“世上稀世珍寶不少,但很難找到像人壹樣奇妙的。”普洛達戈拉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傑出的代表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在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中,這種以人為本的理性思想通過各種意象的運用巧妙地呈現出來。在十四行詩18中,莎士比亞用“容易雕謝的花”“容易雕零的夏天”等生動形象比喻時間的無情,而朋友們的美麗和青春卻因他的詩而不朽。在這裏,詩人歌頌了“人”的偉大和創新能力。他非常相信個人能力,認為詩歌可以給朋友帶來永恒,這反映了當時的人文主義思想。中世紀,受神權壓迫,人沒有地位,生來有罪,主要是為“來世”而活。文藝復興時期的“人的發現”認為人可以征服自然,體現了人類回歸自我的價值發現。在這首詩中,莎士比亞強調文學可以使人不朽,文學是人創造的成果,從而宣示了人的偉大,從而凸顯了人的中心地位,相信人的獨特價值和尊嚴。另壹位重要的文藝復興詩人斯潘塞也在第75首詩《愛情奏鳴曲》中表達了類似的主題。詩中首先用“寫在沙灘上的名字”等意象來說明自然界的事物總是被時間摧毀的,然後表達了壹種新的人文主義思想,即只有“人”創造的文學才能與時間抗衡。

除了贊美人本身,人們還在文藝復興時期的詩歌中讀到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真誠欣賞。在人類發展初期,自然在人們心目中是神秘而危險的,人在自然面前顯得無能為力。到了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自然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自然逐漸成為人類的夥伴。詩人把自然視為藝術的重要主題,創作了許多歌頌自然美的詩歌。比如托馬斯·納什的《春天》:“榆樹和山楂遍布山野,每個村莊的房子都在生氣,/小羊滿心歡喜,牧童整天吹笛子,/鳥兒總在耳邊歌唱,/恰恰,咯咯,啾啾,我的兄弟在收割谷物!”全詩有三節,是第二節。譯者何先生對這首詩有很好的解釋:“這首詩之所以能給人以美感,主要取決於詩人對豐富多彩的意象的運用,如視覺意象、聽覺意象、觸覺意象、嗅覺意象等等。詩中有男人、女人、孩子、動物、花草樹木。有靜態景物,也有動態。人們可以感受到‘輕寒’的春風和溫暖的陽光,人們可以聽到鳥兒的啁啾和牧羊人笛聲的悠揚,人們可以聞到田野裏的芳香——這不僅僅是壹幅快樂的春景畫!”

第二,對愛情和女人的贊美

詩人陶醉於自然之美,但也把師法自然作為自己的審美標準。他們創作了大量以自然意象為載體的愛情詩,毫無顧忌地表達了對愛情的向往和對愛情的深刻感受。他們通過這樣的自我釋放,突破了中世紀宗教對人的欲望和情感的壓抑,通過熱情的贊美和深刻的思考,肯定了現實生活的豐富和可愛,歌頌了愛情和個性解放,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以人為本的精神。比如克裏斯托夫·馬洛的《牧羊人的情歌》:“來吧,和我壹起生活,做我的愛人,/這裏會讓我們幸福:/這裏有險峻美麗的高山,/還有美麗的山谷田園。/在那邊,我們坐在巖石上,/看著牧羊人餵養可愛的小羊;/淺溪邊,鳥兒與潺潺流水唱出愛情。全詩清新浪漫,沒有說教和誓言。以山脈、鄉村、溪流、玫瑰花壇、木葉裙、珊瑚紐扣等諸多優美的自然意象,勾勒出令人向往的田園生活方式。這怎麽能不打動姑娘的心呢?這些意象的伏筆華麗,充滿神韻,體現了詩人對美好愛情的真實向往和與所愛之人享受美好生活的願望。這樣的主題恰恰是對文藝復興所傳播的人文主義的最好詮釋,而這種抽象的主題因為依附於具體的自然意象而更加生動感人。朱光潛在他的《詩論》中說:“每壹首詩的境界,都要有兩個要素:“情”和“象”。興趣是壹種可以比較但不能直接描述的真實感受。如果它不附在特定的圖像上,就根本沒有可見的圖像。"

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愛情詩中,人們也可以看到詩人對女性的贊美和對愛人的深愛。在中世紀,由於禁欲主義神學的影響,女性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文藝復興思想的興起使人們更加關註現實生活。在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德謨克利特、伊壁鳩魯等偉大哲學家都主張:“肉體的幸福和感官的幸福是壹切幸福的起源和基礎;如果從壹個人的生活中去除了愛的快樂和視覺聽覺的快樂,那麽‘善’的概念是不可想象的。女性往往是愛與美的化身,她們值得愛與尊重。”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作家在古希臘羅馬文化的復興中重申了女性的自我價值,將她們從宗教的禁錮中解放出來。詩人在歌頌愛情的同時,用詩句描述女性的美麗容顏:“她赤裸著坐著,唱著歌,/幸運的琵琶叉開雙腿,/沒想到有人楞住了,/面對著她香乳的聖潔。”(查普曼:奧維德的感情盛宴)這是詩人奧維德的情人沐浴清泉後的景象。這位美女的形象,充滿了文藝復興詩人的激昂情懷和對女性的真摯贊美,是“甜蜜的”、“神聖的”。詩人托馬斯·坎皮恩在他的《櫻桃熟了》中贊美道:“她的臉上有壹座花園,/開滿了百合和玫瑰;那個地方是壹個美妙的天堂;/有各種新鮮水果;沒有人能買那裏生長的櫻桃/除非他們說,‘櫻桃熟了!’。詩人用大自然中最美的意象來贊美女性,如“花園”、“百合”、“玫瑰”,寓意著她們的美麗與聖潔。

第三,求知欲

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提倡學習,宣稱知識就是力量。他們探索自然,研究科學,全面發展自己的才能,註重人的全面發展,反對那些片面的、墨守中世紀知識的人。馬洛在《大木耳》中寫道:“大自然用來造人的四種元素,/在我們身上爭奪霸權,/教會我們所有人樹立野心。/我們的靈魂有能力認識/世界的宏偉結構,/探測每壹顆行星的方法,/不斷尋求無限的知識,/永無止境的行動,就像無盡的星辰,/驅使我們折磨自己,永不停歇,/直到獲得最豐碩的果實。這裏的“四大元素”和“行星”的形象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科學背景,伊麗莎白時代的人和亞裏士多德時代的人是壹樣的。人們認為大自然是由四種元素組成的:水、火、空氣和土。《行星》等天文圖像表現了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天文研究的熱情,馬洛用這些圖像表達了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知識的無限渴望和對自己的熱情贊美。馬洛在《浮士德醫生的悲劇》中也表達了同樣的思想。浮士德不惜用靈魂交換來滿足自己的求知欲,但最終沒能超越生命的極限,24年後被帶走。但是,他的悲劇給人留下的印象不是死亡和失敗,而是文藝復興時期人們敢於做事的精神。詩歌中表現出的重視個性、努力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英雄精神,正是人文主義的核心。馬洛通過浮士德這個超人形象,藝術地再現了作家本人以及那個時代的人文主義者在人文主義之光的啟迪下對自己的感受和要求。

第四,重視現實生活的人文思想

除了用自然意象深化愛情主題外,這壹時期的“吃喝玩樂”思想也通過詩歌的意象表現出來。以及時行樂為主題的詩歌強調人生短暫,光陰似箭,從而告誡人們要享受真實的生活。文藝復興之前的歐洲,在宗教神學的統治下,宣揚人生是壹種贖罪,把人內心的欲望視為壹種惡,其主要武器是“禁欲主義”。禁欲要求人放棄壹切人的欲望,服從上帝的安排,接受上帝的支配。文藝復興作家以人文主義為旗幟,反對教會倡導的神學統治思想,主張個人解放,具有強烈的反封建、反教會神權、反禁欲主義的進步意義。因此,體現世俗生活意義的“吃喝玩樂”這壹主題,在漫長的中世紀之後,再次受到關註。文藝復興時期的詩人如斯潘塞、馬維爾、赫裏克等以此為主題創作了許多詩歌,在這些詩歌中,他們以意象為媒介,體現了追求世俗生活、享受世俗愛情的人文思想。赫裏克的《致壹個年輕女孩:不要誤以為青春》就是這類題材的代表作。“在為時已晚之前采摘玫瑰花蕾;/時光老人總是在飛;/同壹朵花今天還在微笑,/明天就會枯萎雕零。/這冉冉升起的太陽,天空中的燈籠,/永遠在冉冉升起,/萬裏的行程即將結束,/夕陽西下,黃昏來臨。赫裏克的這首詩強烈地表現了“吃喝玩樂”的思想,永遠不會失去它的美好時刻。在這首詩的前兩節,玫瑰和太陽這兩個意象被用來說明稍縱即逝的外表和稍縱即逝的時間。特別是玫瑰的形象,作為美與愛的象征,如此短暫,導致第三、四節的主題是“吃喝玩樂”,表現出人文主義的生活信仰和人生態度。赫裏克還用水仙花、夏雨和晨露的意象來描述生命的短暫,並強調了世俗生活的意義。其他類似的作品,如斯潘塞的《仙後》中的《玫瑰之歌》,也用玫瑰的意象來表達這類主題。

意識到時間的破壞力,文藝復興時期的詩人也創造了許多時間意象。在他的十四行詩中,莎士比亞把時間比作時間老人,血腥的魔鬼,吞噬壹切的飄帶,鐮刀,斧頭和飛毛腿。這些意象反復表現了時間的無情,意在表明詩人與時間抗爭的決心。在馬維爾的《致壹個害羞的女孩》中,用“時間的戰車疾馳”這壹意象來強調時間飛逝,歲月不待人。詩人借助詩歌意象,自然率真地抒發了自己的情感,表達了重視現實、重視人生的人文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