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長的詩”是壹名22歲的羅馬尼亞學生利用網絡技術產品——微博設計創作的格薩爾王。創建於11世紀,是壹首以民間說唱形式歌頌英雄的詩歌。不算這首長詩的散文部分,史詩部分有1.5萬多行。15萬多字。
史詩內容極其豐富,研究了古代西藏的政治、經濟、軍事、宗教、語言、風俗?百科全書?。
在此之前,人們認為古印度詩人皮耶迪公元前400年至公元前150年創作的40萬行史詩《哈默·巴拉塔》是世界上最長的詩歌。還有英國利物浦的菲切特,用了40年的時間寫了129807行詩,歌頌了英國國王阿爾弗雷德的生平事跡。後來編輯李斯克幫他寫了2585行。作為故事的結尾,這本長書是用英語寫的最長的詩。
格薩爾王的創作背景
這個網站的創始人安德烈?22歲的羅馬尼亞學生Giorgio於2009年8月在羅馬尼亞壹家名為MB Dragan的互聯網公司工作。他既不是業余詩人,也不是詩歌愛好者。他只是在壹個無聊的下午突發奇想,然後花了壹個周末設計了這個網站。從那以後,他開始用推特收集世界各地的詩歌。
根據安德烈的說法?Georg的設計,這個網站有壹個自動抓取功能:每天從所有其他Twitter用戶上傳的文字中隨機抽取所需長度(通常在5-15字之間)的句子。同時,為了滿足“詩”的基本要求,本網站會自動將提取的句子按照韻腳進行組合。“通常,兩個句子組成壹對。如果此刻沒有與之成對的,系統會等到下壹個有此韻的句子出現。”
內容
那些詩幾乎都是白話:“多麽沈悶的會議,那還是在星期五的早上。”“開車回家要三個小時,天灰蒙蒙的。”“眼睛疼得睡不著覺。”“金主是篝火,現在他說愛我”這樣的句子挺好的。畢竟,這些短句的“作者”甚至不知道,他們的閑聊和抱怨會被這樣的系統提取出來,組成推特上寫的“最長的詩”。
對比史詩
“壹天4000行”只是《每日電訊報》報道這壹網絡奇跡時的數字。隨著名為“世界上最長的詩歌”的推特網站名聲大噪,長詩的更新速度似乎也與日俱增:從倫敦時間8月21日,《每日電訊報》報道此事到2009年8月28日(時差8。從約36.4萬行飆升至近37.4萬行——約654.38+萬行,日均約654.38+0.4萬行。雖然與真正的“世界最長的詩”和中國百萬行的史詩《格薩爾王》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但照這樣下去,趕超之日指日可待。
科幻詩雲
顯然,這樣誕生的長詩,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文學作品。1997中國著名科幻作家劉寫了壹部科幻小說《詩雲》。在這部小說中,劉大膽地想象了壹個“直徑100億公裏的星雲,裏面包含了壹切可能的詩”。通過壹個超級的“吟詩軟件”,把太陽系所有的物質用來組合成所有人物的天文數字,從而產生真正意義上的詩歌——這個想法並不宏大。
在這本科幻小說的開頭,提到了壹個著名的典故:如果讓壹只猴子玩打印機,隨便按幾個鍵,只要給它足夠的時間,它也能產出壹部莎士比亞全集。這部通過系統隨機抓取不斷誕生的超長詩篇,有朝壹日會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中國科幻的大膽設想嗎?
評論
技術文化
從理論上來說,這種通過技術實現藝術的方式是可行的,但得到真正的文學作品的概率極小,可以忽略不計。
“有些現代人寫的詩,分不清是不是電腦寫的。但如果讓計算機寫壹首李白水平的詩,世界上沒有壹臺計算機能做到。妳讓計算機畫壹幅現代畫容易,讓它畫蒙娜麗莎容易。這很可悲嗎?人們自以為達到了文明發展的最高水平,卻無法重現遠古時代的藝術。似乎技術越高,藝術就越低。”——作家劉
最新發展
373966句,這是28日“世界上最長的詩”的最新寫作進度。
據估計,這首長詩自去年年底誕生以來,以平均每天約1.4萬行的速度被“創作”出來。這個奇跡就在我們的眼皮底下發生了,借助了網絡技術的最新產物之壹:微博,也就是網友們所熟悉的微博。
每天65,438+04,000行很快就會趕上格薩爾王。
“壹天4000行”只是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這壹網絡奇跡時的數字。隨著名為“世界上最長的詩”的推特網站逐漸出名,長詩的更新速度似乎與日俱增: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倫敦時間438+0年8月265日報道,到記者發稿時的8月28日(8小時時差),短短7天,已經飆升了約654.38+萬行,平均每天約654.38+0.4萬行!37萬多行,雖然離真正的“世界最長的詩”、中國百萬行的史詩《格薩爾王》還很遠,但以這個速度,趕超之日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