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中國詩歌學會的概念

中國詩歌學會的概念

1933年2月,社刊《新詩》創刊(後改為半月刊、月刊),大部分分社也有刊物,湧現出王亞平、劉文等壹批青年詩人。中國詩社詩人的共同特點是:堅持革命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堅定地“把握現實”,以詩歌為武器堅決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在藝術形式上,大力倡導和實踐詩歌的大眾化,“使我們的詩歌成為流行的曲調”(《新詩?發表詩歌”)。他們希望“通過常見的歌謠、曲調等形式,接受其通俗閱讀、諷刺朗誦的優勢,並將其引渡到未來的詩歌中”(《我們的話》)。《新詩》還出版了《歌謠特輯》,出版了大量以民歌、歌謠、小調、鼓樂、兒歌等形式寫成的新詩。中國詩社建設新詩的主張和行動得到了魯迅、郭沫若、茅盾的關註和支持。1935年,當“國防詩歌”作為“國防文學”的壹部分被提出時,中國詩社的同仁們滿腔熱情地投入到抗日救亡運動的洪流中,並在1937年出版了《國防詩歌叢書》。抗日戰爭前夕,該團體停止了活動。

在20世紀30年代的新詩中,以殷夫、蒲風為代表的現實主義詩歌與以戴望舒為代表的現代主義詩歌兩大流派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