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記載,利姆諾斯島的皮拉斯基人移民到這個半島,當時稱為Acte或Akte。(希羅多德,VII:22)斯特拉博記載了半島上的五個城市:迪翁(Dion)、克利奧奈(Kleonai)、提索斯(Thyssus)、奧洛菲克斯(Olophyxis)和阿克羅托。iuml(阿克羅托& ampoumln),其中最後壹個接近波峰。(strabo,geography,VII: 33: 1) Eretria還在Acte建立了殖民地。另外兩座城市建立於古典時期:阿坎薩斯(阿肯多斯)和薩內。壹些城市鑄造了自己的硬幣。
公元前483年,半島在波斯國王澤克薩壹世入侵的路線上。他在地峽開了壹條運河,讓入侵的艦隊通過。亞歷山大大帝死後,建築師狄諾克拉特斯(Deinokrates)提議將整座山雕刻成亞歷山大的雕像。
近幾個世紀的半島歷史缺乏記載。考古學家無法確定斯特拉波記錄中城市的確切位置。人們認為,這些城市應該是在七世紀左右開始遷入的聖山新居民和僧侶所遺棄的。相傳聖母瑪利亞和約翰娜在從塞浦路斯乘船去拉撒路的途中,因天氣惡劣漂流到了阿索斯半島,於是聖母瑪利亞將此地定為聖地,宣布婦女和兒童不得踏足此地,因此“聖山”壹名的由來。
歷史上很少有古聖山的記載。我們只知道公元4世紀,可能更早的3世紀就有僧侶來到這裏。在君士坦丁大帝統治時期(324 -337),基督徒和異教徒都住在這裏。叛教者朱利安(ιουλινo∈ωαβ?τη?,361 -363),聖山教堂被毀,基督徒躲在樹林或人跡罕至的地方。後來在狄奧多西壹世統治時期(θεοοοιο?ο Μεγα?,383 -395)摧毀異教徒的神廟。字典編輯Esychios the Alexandria (η σ?χιο?οξνρ ε)記載:5世紀時,仍有異教徒的神廟和宙斯阿索尼特的雕像。伊斯蘭征服埃及(7世紀)後,許多僧侶從埃及沙漠前往尋找另壹個天堂,壹些人來到這裏並在阿索斯半島紮根。壹本古書記載僧侶...用窄木板搭建小屋,以稻草為頂,從野外采集水果作為額外的食物...信徒聖人Theophanes懺悔者(θ ε ο φ?νη?οο μ ο λ ο ο ο ο ο ο ο ο ο ο ο ο ο ο ο ο ο ο ο ο ο ο ο ο ο ο ο ο ο ο ο ο ργιο?κ ε δ ρ η ν,11世紀)在726年寫道,從聖山上看到了西拉山的噴發,提供了當時曾在此居住的居民的信息。歷史學家Genesios(γενεσο?)據記載,來自聖山的僧侶參加了尼西亞的第七次全基督教會議(843)(懷疑是第二次尼西亞公開會議)。860年前後,著名高僧年輕的埃夫特修斯(ευυυιο?ο Νεο?)來到聖山,在他的住處周圍建造了壹些聖瓦西裏的skiti,可能是靠近克雷納的地方。現在叫馬其頓語(β α σ?λειο?Α' ο Μακεδ?να?)在皇帝瓦西裏壹世的統治下,克裏特島前大主教(後來的塞薩洛尼基大主教)懺悔者瓦西裏(β α σ?λειο?ομ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Κολοβο?)在Megali Vigla建了壹座修道院。壹枚885年的瓦西裏壹世金幣上,宣稱聖山屬於僧侶,俗人、農民或牧羊人不得在此定居。次年,在智者利奧六世的皇家公告中,我們可以讀到:...所謂的古老的長老會議所在地...指出有某種僧侶管理制度已經運行多年。887年,壹些僧侶向皇帝智者利奧建議,科洛沃斯修道院發展壯大,失去了和平。908年,記載了第壹個和尚的存在。這位僧侶是修道院社區的領袖。943年,修道院省的邊界被精確地繪制出來。當時,卡裏斯(或Karyes,╊αυυ)已經是壹個擁有行政所在地和名稱Megali Mesi Lavra(大中央議會)的主要城鎮。1956年,壹份公告顯示約1/4英畝土地(2500m & amp;sup2),說明修道院已經很大了。
958年,阿森那修斯和尚(?γιο?Αθαν?σιο?ο Αθων?τη?)到達聖山。962年,卡裏斯的普羅塔頓中央大教堂建成。次年,在朋友尼塞佛魯斯·佛卡斯皇帝的支持下,大拉夫拉修道院開始修建,時至今日,他仍是20座修道院中最大、最著名的壹座。在拜占庭皇帝的保護下,這座修道院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裏經歷了財富和財產的顯著增長。13世紀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產生了天主教的新霸主。直到14世紀加泰羅尼亞雇傭兵的奇襲使拜占庭帝國復活,僧侶們才向教皇諾瑟姆三世申訴,要求仲裁。14世紀的神學沖突:實踐於聖山,為格裏高利·帕拉瑪辯護。
963年,僧侶阿薩納西奧斯正式在雅托斯半島修建了大拉夫拉修道院。今天,大拉臘修道院仍然是阿托斯半島20座修道院中最大的壹座。在10世紀,它享有拜占庭帝國的保護。並迅速積累了大量財富。15世紀拜占庭帝國崩潰,1430年新建立的伊斯蘭教奧斯曼帝國接管聖山。他們對修道院征收重稅。
在很大程度上讓他們獨處。在16世紀,僧侶的數量和財富有所下降,但在19世紀前後,由於其他東正教國家(如俄羅斯、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和塞爾維亞)的捐贈和新血的註入,他們逐漸恢復,每個國家都在個別修道院中滲透他們的影響力。1912年,土耳其人在第壹次巴爾幹戰爭中被驅逐出希臘海軍。希臘和俄羅斯經過短暫的主權沖突,半島在第壹次世界大戰後正式屬於希臘。根據1913年6月3日教廷通過的法令,以及國際條約:倫敦條約(1913)、布加勒斯特條約(1913)、內利條約(65438+)。隨著《塞福條約》(1920)和《洛桑條約》(1923),聖山自治區被承認為希臘的壹部分。後來,內閣批準了卡雷斯的聖社特別雙議會通過的聖山憲法地圖。這個政權起源於自治的僧侶國家。它包含在壹張由拜占庭皇帝伊奧尼斯·齊米斯基斯於972年簽署並密封的金紙羊皮紙中。這份文件保存在卡雷斯的神聖管理局。聖山獨立後,於1095年被皇帝亞歷克西斯·科姆尼諾斯重新承認。根據希臘憲法,修道院國家Aghion Oros在政治上是自治的,由20個主要修道院組成(神聖社區是為了管理這壹地區而成立的),首都和行政中心Karyes是作為希臘壹個省代表的總督的住所。在希臘的允許下,聖山的狀態得到了歐盟的特別標註和認可。當時是歐洲同體。
聖山修道院有反對普世教會合壹運動的記錄,反對君士坦丁堡東正教和羅馬天主教的運動。Esphigmenou修道院在這方面尤其大膽。1972年,豎起了壹面黑旗,抗議阿薩那戈拉斯壹世在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區舉行會議,保祿六世·埃斯皮格梅努隨後被阿索尼特社區代表團驅逐。2002年,沖突擴大,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區的巴塞洛繆壹世宣布Esphigmenou為非法修士俱樂部,並下令將其驅逐。僧侶拒絕驅逐令,並阻止反抗的僧侶替換他們。
聖山修道院已經多次遭受野火襲擊。例如,在2004年8月1990和3月,塞爾維亞修道院Hilandar的壹大片地方被燒毀。因為修道院通常位於山頂和僻靜的地方,很難獲得合適的消防設備,這通常會造成相當大的損失。
2004年9月12日,亞歷山大的宗主教彼得七世在前往聖山的途中與其余16人壹起在愛琴海半島附近的直升機墜毀中遇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