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平陵事件為界的鄭石時期和後鄭石時期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歷史階段。因此,產生於兩種不同社會背景的鄭石文學和後鄭石文學,無論在思想內容上還是在藝術上,都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風格。建安詩壇為中國詩歌樹立了“建安風格”的審美典範,而鄭石之聲則以晦澀曲折為特征。建安時期,以“三曹”、“七子”為代表的壹批詩人,壹方面研究漢樂府,描寫社會動蕩和民生疾苦;壹方面唱出了他的政治思想和抱負,形成了壹種悲涼、慷慨、蒼勁的風格,後被稱為“建安體”或“建安體”。正始文學:正始文學泛指魏末的文學。這壹時期的代表作家是嵇康和阮籍。他們在作品中抗議司馬氏的殘暴統治,揭露倫理道德的虛偽,與“建安體”壹脈相承。以言和為代表的正始文學,其成就雖比不上以三曹、七子為代表的建安文學,也比不上以阮籍、嵇康為代表的後正始文學,但在文學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記,對金代文壇產生了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