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論良好的家風和良好的家教

論良好的家風和良好的家教

家風是壹個家庭穩定的道德規範、傳統習慣、做人方式、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總和,它首先體現了道德的力量。重視家風建設,是中國歷史上很多仁人誌士的立身之本。下面是我整理的五篇關於好家風、好家訓的短文。讓我們看壹看。

《好家風好家訓》短文1中有句話說得好,“有國法,有家規”。沒有規則,就沒有方圓,每個家庭都有這樣或那樣的規則。規範的內容不同於國家現在提倡的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總體目標。我家的家規和所有家庭的家規壹樣,無非就是愛國守法,禮尚往來,團結友愛,勤奮自強,愛崗敬業。但是,作為壹個回族家庭,多少年來,如何最大限度地遵守民族傳統,如何與其他民族和睦相處,壹直是我們的祖先在為人處事上壹直遵循的原則。

父母大多留在祖籍,從事工商、服務業等行業;在我們這壹代,隨著教育的普及,我們的經歷和普通70後沒什麽區別。中考,高考,異地求學,異地就業,壹個日益開放多元的世界擺在我們面前,我們常常感嘆自己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女兒上了小學,午飯成了全家人最頭疼的事。因為學校裏回族孩子少,所以沒有專門給回族吃的飯。所以在上學的路上,經常看到壹個小女孩背著書包,背著飯桶。

壹開始,女兒不喜歡帶飯盒。她常說:“我不帶飯盒的時候,是我最開心的壹天。”當我在低年級的時候,經常會剩下很多食物。五六年級以後,她的飯盒成了全班的最愛。午飯時間,大家都要猜她今天帶了什麽菜,對我家的菜譜了如指掌。他們甚至說:“哪天我們在妳家開個回民小飯桌吧。”這是六年,六年,12個學期,包含了她太多的快樂和榮耀,承載了她太多的希望和夢想。現在,女兒就要小學畢業了,要離開心愛的老師和同學了,壹起吃飯的樣子會永遠留在她心裏。

小小的飯盒,看似普通,卻分明是壹種堅持,壹種民族信仰。也許有人會說:“為什麽要對自己這麽苛刻?有什麽大不了的?”子曰:“勿以小惡而為之,勿以小善而為之。”“如果只是為了快言快語而丟掉信仰,在大是大非面前還能堅持什麽?”我們經常對女兒說這句話。

家規是尺子,丈量著每個人的心思;家規是花園,包含著每個人的思想;家規是春雨,潤物細無聲。中國,壹頭文明、善良、勇敢的東方雄獅,終將讓世界刮目相看。

好家風好家訓隨筆2來到這個世界,睜開眼睛,看到壹片綠色。我父親是名軍人。他沒有用《朱子家訓》《範家家訓》等傳統家訓來教育我們。我們收到的是戰士們的嚴厲、堅決、雷厲風行的行動、氣質和壹絲不茍。父母經常告訴我們:按書做人,老老實實做事,我們做好本職工作,妳好好讀書,在家聽父母的話,在學校聽老師的話等等,在單位聽領導的話,按規矩辦事,不違反單位的規章制度。我們需要努力、耐心、寬容和感恩。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這些貫穿了我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在以後的歲月裏,我們四個人上大學,參加工作,結婚生子。雖然我們沒有什麽成就,但是我們聽從了父母的指示,讓父母少了壹份擔心,少了壹份勞累,多了壹份舒心。每周都回去陪陪他們,壹家人在外地工作的每個假期或者春節都回父母家。此時的父母比任何時候都開心,精神也比任何時候都好。他們期待的不是孩子有多成功,而是家庭的幸福、快樂、安寧。這就是父母對成龍鳳凰的看法。

80年代初,我在西北邊陲參軍,那裏環境氣候極其惡劣,經濟匱乏,文化生活單壹。壹起過來的壹個軍區大院的戰友,被父母調到了條件好的機關或者部隊。父親心裏知道我的心理活動,寫信告訴我,年輕人要學會在艱苦的條件下生活。況且其他戰友也是父母帶大的。人為什麽不能堅持?為什麽不能每周給父母寫壹封信,內容是鼓勵我成為壹名真正的軍人,督促我利用好時間多讀書?因為我們地處偏僻,父親把剛出版的書壹捆捆寄給我,也就是在部隊裏,我養成了讀書的習慣。離開部隊的時候,我淚流滿面。這裏的壹切都是那麽親切,與戰爭友誼密不可分。大家抱著壹團眼淚,戀戀不舍。軍人的生活是我壹生的財富。我要感謝父母對我的嚴格,感謝家裏給我的壹封封溫情的信,陪伴我在部隊快樂成長。

看了央視新聞聯播講家風家訓,很溫暖的話題。大部分家庭都沒有家風家訓的樣本可查可錄,大部分家長都是壹樣的心,希望孩子長大後對社會有用。其實家風是壹種親情,是父母寄托的感情,是父母舔犢的愛,讓我們時刻感受到關懷、溫暖,在幸福中享受生活,享受陽光的恩惠。

關於好家風好家訓的隨筆3告訴妳,我們家是不可多得的珍惜時間的家庭。所謂珍惜時間,就是珍惜時間。我的家風就兩個字:珍惜時間。

要說的話,先從奶奶說起。在我奶奶這個年紀,她也很忙。我們出去學習工作的時候,她就利用時間在家洗洗刷刷,從不閑著。

早上,奶奶起得很早。她幫助我們準備早餐,並開始做其他工作。我起身觀察奶奶的壹舉壹動。她靜靜地拖著地板,好像怕打擾我睡覺。

我知道,奶奶的身體不是特別硬朗。做體力勞動時間太長,對身體有輕微影響。她為我們竭盡全力。看,奶奶動作很慢,但是拖地很幹凈。如果有些地方還是很臟,她就要反復拖來拖去,直到打掃幹凈才罷休。如果真的不行,她會皺眉,搖頭,拿著洗潔精拖著。奶奶,我們都愛您,感謝您為我們付出這麽多!

在奶奶的影響下,我媽也是壹個很珍惜時間的人。是我們應該提到的人。她白天在單位努力工作,也因為這種態度,每年都被評為“優秀員工”。媽媽下班後,我總能聽到她急促的腳步聲和氣喘籲籲的聲音。媽媽壹手拿著壹個袋子,壹手拿著壹個盤子為我們準備晚餐。她沒有表現出特別誇張的樣子,只是為了避免引人註意,只是低聲喘著粗氣。晚飯後,媽媽放棄應酬,沒有倒回去休息,而是在家幫忙做家務。奶奶白天做,媽媽晚上趕著做,讓奶奶休息。

壹天晚上,我莫名其妙地醒來。模模糊糊中,我看到書房裏有微弱的燈光在閃爍,媽媽還在整理書架!擦左邊,另壹個原因,繼續。我看到汗珠順著母親的臉頰往下滴。媽媽的背微微駝著,曾經以挺直的背為榮。為什麽今天有點駝背?我完全醒了,書房的燈還亮著。媽媽,我白天在辦公室工作,晚上還要在家辛苦整理家務。媽媽不愧是我們珍惜時間的榜樣!

在奶奶和媽媽的影響下,我學會了珍惜時間。在學校,我是衛生部長,不僅工作大聲,還要學習。

有壹次,數學老師布置了很多作業,要求我們認真完成。那次寫了兩個小時!我認真的做了,持之以恒,沒有浪費壹分鐘。其他學生都沒有完成作業,他們都覺得時間不夠。那次作業被當眾表揚,是珍惜時間的結果!

我們家的家風——愛惜時光之風,願它留在我家。願珍惜時間的風飄遍中華民族,飄進千家萬戶!

家風好家訓隨筆四:無規矩不成方圓方圓:從孟母第三遷到丈母娘紋身,良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著祖先對後代的希望,也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風格,而我們的家規只有壹個字,那就是:孝。俗話說,諸德孝為先。這個家規是我們的祖先壹代壹代傳下來的。我還記得我奶奶告訴我怎麽寫孝字。下面的字是“子”,上面的字是“老”,所以《說文》說“孝”就是:善待父母。永遠在上面,永遠在下面。這是輩分的順序,禮儀。也可以看作是子承父業,子承父業。這是壹種象形直觀的孝道。

雖然奶奶後來給我講了很多孝順的故事,但我還是很不解,直到有壹天,我看了央視主辦的“尋找最美孝順少年”公益活動的頒獎典禮。黃鳳、吳林香、邵帥等***10少年獲得“年度最美孝心少年”稱號。都很感人,不僅感人,還很傷感,而且越來越傷感!我在觀看過程中幾次被他們感動,甚至幾次落淚。

這些“最美孝順少年”都有自己特殊的背景,比如父母離異、父母雙亡、父母生病等等。而且有的甚至還有奶奶、外婆等長輩需要他們照顧。但她們義無反顧地承擔起照顧家庭的責任,付出的努力甚至超過了成年人的最高幅度。

看完這些,我很感動,然後就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為什麽他們有那麽大的毅力,肩負重任,而別人卻不行?後來我明白了,那就是奶奶說的“孝順”!

好家風好家訓隨筆5在中國,很多家庭都有家訓風。當然,我家也不例外。但我的家訓只有壹句:諸德之孝為先,孝為先。

從小父母就教育我要孝順父母,要尊老愛幼。同時,他們自己也在用實際行動為我樹立榜樣:

有壹次,我家因為保險的事情發生了壹點小糾紛。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就在這時,爸爸決定聽爺爺奶奶的話。為什麽?用爸爸的話來說,這就是孝為先,意思是適當的跟著老人走,讓他們開心。如果沒有順,哪裏會有孝?

爺爺奶奶年紀大了,有時候難免會有些小矛盾。出現這樣的情況,爸爸媽媽總是耐心的勸說,從不頂撞。雖然他們有時候說的話沒有道理,但是爸爸媽媽並沒有責怪他們的意思。

爸爸媽媽常說:“父母叫的時候不要慢,父母點的時候不要懶。”這意味著父母打電話來,很快答應;父母有令,要趕緊辦。

記得有壹年冬天,父親忙著修暖氣,突然來了壹個電話。接完之後,父親匆匆出門。我心想:“有什麽比修暖氣更重要?”爸爸壹回來,我就問他:“爸爸,妳剛才幹什麽了?”“我去了妳外婆家。妳祖母的收音機壞了。我幫忙修好了。”我當時很疑惑。奶奶的收音機比修暖氣重要嗎?要知道,我姐冬天沒有暖氣會很冷的。後來我媽跟我說,‘父母叫的時候不能慢,父母點的時候不能懶。’這句話,我才恍然大悟。

壹切美德以孝為先,孝為先,這是我的家訓。同時我也會說,‘父母要打電話,不要慢,父母要點菜,不要偷懶;壹個人愛什麽,就能做什麽。“作為我的家庭座右銘。從今天起,我必須牢牢記住這些話。從現在開始,做壹個孝順感恩的人。

這是我的家風,在我心裏是最好的。我壹定要告訴同學們,讓我們都成為新時期的優秀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