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美術上冊教案《我為校園增色》:1課時。
課型:綜合?探索
教學目標:
通過校服的設計與仿真,了解服裝設計的基本知識,提高學生對服飾美的欣賞能力和審美情趣,激發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將服裝設計的知識運用到設計練習中。
教學難點:把握服裝設計過程中的大致比例
課前準備:
教師教具:服裝設計作品欣賞幻燈片或多媒體課件;壹張人體模型幻燈片和幾組服裝圖紙的合成幻燈片。
學生的學習工具:收集壹些圖片和服裝設計效果圖、照片等參考資料;鉛筆、彩筆、各種布頭或彩紙、剪刀、膠水等。第壹,進口
同學們,學校是我們學習和生活的地方。妳想讓我們的校園更加美麗多彩嗎?(學生回答:?覺得?那就讓我們獻出我們的智慧和熱情,為我們的校園增添色彩。
1,學生討論?如何為我們的校園增色?這個話題引出了這節課的學習內容。
2.準備了多少學生?模特?進入教室觀看服裝表演。
3.師生討論:買衣服怎麽選?
學生應該穿什麽特點的?(請各抒己見。)
學生回答:顏色鮮艷,輕松休閑,適合運動。有些人喜歡顏色淺壹點、合身壹點的衣服,等等。
學生服裝的特點:寬松休閑,適合運動,顏色搭配適中。
第二,新撥款
1,幻燈片和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欣賞服裝設計作品,介紹服裝設計過程中的幾個環節:
(1),服裝款式設計:從整體出發,用簡單的幾何圖形把握服裝的輪廓,要與人的職業和身份實用。
(2)服裝的色彩設計:服裝的色彩應與人的膚色、發色形成對比或和諧,還應考慮到人的職業和身份。常用的搭配方法有同色組合、相近色組合、對比色組合。
2.指導學生練習校服設計。(請試壹試。)
(1)用鉛筆設計草稿,用水彩筆上色。線條要簡潔概括,著色不必太均勻,只需標繪,體現生動的效果。
⑵用簡潔的線條勾勒出人體的大致輪廓,用碎布或彩紙剪貼衣服。
(3)、要求每個學生選擇壹種方式進行設計。(設計過程中播放輕音樂調節課堂氣氛)
第三,評作業
結合學生的作業,讓學生壹起評價,找出優缺點。好在如何改正缺點會更好,老師會總結評價。
第四,課後拓展
(1)、選出最好的校服作業,推薦給學校,為以後校服的設計和制作爭取壹個備選方案。
(2)註意生活中不同職業、不同身份的人穿著的不同,分析他們的優缺點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利用學到的知識,我盡量給父母、親戚、朋友買衣服、定制衣服的時候提供參考。
(3)舉辦校服設計展覽、交流和評比活動。
(4)根據優秀設計稿,用報紙、布料、包裝紙等材料制作服裝,用圍巾、帽子、樹葉、花瓣等作為時裝秀的裝飾品。
人教版七年級美術上冊教案《我為校園增色》第二單元的總體目標;
通過學生服裝、校園環境藝術作品的設計和模擬以及校園規劃模型的設計,運用各種藝術方法和手段美化自身形象,美化校園環境,營造人與環境自然和諧的情境,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學校的感情,以及發現美、創造美的欲望,同時提高學生在活動中綜合運用多領域知識和技能的能力。
關於單位課時分配的建議:
本單元內容可分為三節課,五個小時完成* * *篇。
第1課學生服裝設計與仿真(1課)
第二課校園環境藝術品的設計與模擬(2學時)
第三課校園規劃模型的設計與制作(2學時)
活動1主題:學生服裝的設計與模擬
學習領域:綜合探索
課時:壹個課時
教學目標
通過學生服裝設計和模擬制作的實踐,了解服裝設計的基本知識,提高學生對服飾美的鑒賞能力和審美情趣,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活動安排:
設計和展示
1,畫壹個學生服裝設計圖,把設計思路寫出來,試著用妳小作品裏的材料做壹個仿真學生服裝。
2.用自己設計的學生裝?學生服裝會議。
教學過程:
1,課前準備
◆師資準備:服裝設計作品欣賞幻燈片或多媒體課件;人體模特圖和幾套服裝圖的合成圖;預制的男性和女性人體模型的黑色或灰色輪廓,供學生覆蓋和粘貼衣服;請在課前穿上合身、時尚、色彩和諧的學生服裝,為班級表演做準備,供學生欣賞和參考。
◆學生準備學習工具:收集壹些圖片和服裝設計效果圖、照片等參考資料;鉛筆、彩筆、彩色布頭或彩紙、剪刀、膠水等。
2.課堂教學
(1)啟動階段
A.和學生討論?如何為校園增色?這個話題引出了本單元的學習內容。
b:請幾位裝扮成學生的同學進入教室表演服裝,介紹這節課的學習內容。
C.師生討論以下問題:買衣服的時候怎麽選?服裝設計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起著什麽作用?學生應該穿什麽特點?我們學校的學生服裝應該體現什麽特點?
D.展示服裝設計作品欣賞幻燈片或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欣賞並介紹服裝設計過程中的幾個環節:
①服裝的時尚設計:從整體造型入手,用簡單的幾何圖形把握服裝的輪廓,要與人的職業和身份相適應。
②服裝的色彩設計:服裝的色彩要與人的膚色、發色形成對比或協調,也要與人的職業、身份相適應。常用的配色方法有同色組合、相似色組合和對比色組合。
(3)服裝面料的選擇(僅作提示,內容省略)
(2)發展階段
指導學生練習學生服裝的設計。
練習方法:
(1)效果圖的繪制:用鉛筆畫出設計草圖,用彩筆上色。線條要簡潔概括,顏色不能太均勻,只做標記和塗色,以體現生動的效果。
②用簡潔的線條勾勒出人體的輪廓,用碎布或彩紙剪貼衣服。老師準備的男女人體模型的黑色或灰色剪影,學生可以疊加粘貼,展示自己的設計效果。
(3)要求每個學生從上述兩種方式中選擇壹種,為男女學生設計壹套服裝。
(3)整理和分類
整理學習工具,恢復教室整潔。
課後拓展
(1)評選出最優秀的學生服裝設計作業,並積極向學校推薦,為今後我校學生服裝的設計與制作爭取備選方案。
(2)關註生活中不同職業、不同身份的人的衣著,分析他們的優缺點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利用學到的知識,我盡量給父母、親戚、朋友買衣服、定制衣服的時候提供參考。
(3)舉辦學生服裝設計展覽、交流、評比活動。
(4)根據優秀的設計稿,利用報紙、紙箱、塑料、電線、布、等廢舊材料以及圍巾、帽飾等現成產品制作服裝,舉辦服裝新設計模擬發布會,進行服裝表演,用音樂、化妝、動作、舞臺美術、海報等充分發揮大家的創造力和表演天賦。提醒學生註意鄉村或社區環境中的場景和建築,註意物體呈現的透視現象,感受其審美特征,大膽寫生。
對教學評估的建議
1.能否有意識地用審美的眼光去觀察分析周圍人的衣著?
2.能否將服裝設計的知識恰當地運用到設計實踐中?
3.妳是否對這節課的內容有持續的興趣,並積極參與這節課的活動。
相關教學研究課題
1.關於校園內學生服裝設計的教學?全面探索?方式方法研究。
2.學生服裝設計課堂教學與課外拓展活動相結合的研究。
活動2主題:校園環境藝術品的設計與模擬
學習領域:綜合探索
課時:2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校園環境藝術的意義和作用;學習環境藝術壁畫、雕塑的設計制作流程。
2.校園雕塑小品和壁畫的設計應與校園整體環境相協調,符合審美要求。能初步提出校園環境藝術設計的改進建議。
活動安排:
1.欣賞這些藝術品,思考壹下。它們與環境和諧嗎?
2.集體看看自己的校園環境,討論壹下需要改進的地方。
教學過程:
1.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教具:環境藝術雕塑、裝飾壁畫的影像資料、用泥土、泡沫塊、紙板或其他材料制作的校園環境藝術雕塑、裝飾壁畫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如有可能)。
◆學生準備學習工具:泥、泡沫塊、紙板、竹、木、金屬等材料;成型和切割工具;乳膠等粘性材料。
2.課堂教學
(1)啟動階段
A.展示環境雕塑和裝飾壁畫的影像資料,以及校園環境中藝術雕塑和裝飾壁畫的小樣,引導學生欣賞和提問:校園內設置的藝術作品應如何與校園環境相協調?在校園內設置藝術品需要考慮哪些內容和形式?妳認為目前應該做些什麽來改善我們的校園環境?應該在哪裏添加什麽樣的壁畫或雕塑?提出作業要求設計壹幅校園環境藝術雕塑素描或裝飾壁畫,用任何材料做壹個樣品。
B.走出教室,到校園實地考察,然後交流討論,發表自己對校園環境現狀的看法,發表自己的改善實施方案,包括自己想設計的校園藝術品的內容、形式、所用材料以及制作方法和步驟,並對同學的方案進行點評。
(2)發展階段
總結學生的各種方案,壹步步講解藝術品與周圍環境和諧統壹的原理,立體造型的基本規律,材料的選擇,制作方法的步驟。
學生進入設計制作環節,期間老師會及時向妳介紹創意作業,供妳參考。對創意構思和制作有困難的學生給予適當的指導和幫助。
分兩節課完成設計和制作過程。
(3)顯示評論
交流展示作業,師生點評作業的優缺點,總結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的建議和方法。註意結合所要放置的環境對作品進行評價,避免對作品本身進行單壹評價。
課後拓展
(1)對小區或農村環境進行審美考察,提出自己的改造意見,利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模擬環境藝術素描的設計和制作。
(2)如有條件,請學校安排施工,將優秀作品樣本放大至設計尺寸,放入校園。
環境藝術是人與其環境場所、自然景物和各種接觸物品之間的綜合設計和處理。包括城鄉環境的整體規劃設計、園林綠地的設計、商業和交通信息系統的環境設計、室外建築群體的設計、室內陳設的設計、各種物品的設計以及相配套的室內外雕塑、壁畫的統壹布置和設計。
對教學評估的建議
1.是否明確了環境藝術品與環境和諧統壹的設計原則。
2.通過本課的學習,妳是否養成了觀察周圍環境,美化施工的習慣?
3.妳是否對校園和社區的環境藝術建設表現出熱情。
4.制作過程是否表現出有計劃、耐心細致、持之以恒的學習態度。
相關教學研究課題
1.美術課環境藝術素描設計與制作的教學與學生現代設計意識的啟蒙。
2.培養學生用藝術的眼光和審美的思維去看待周圍的環境。
活動3主題:校園規劃模型的設計與制作
學習領域:綜合探索
課時:2課時
教學目標:
學習建築與環境、模型設計與制作的知識和技能,合作設計制作校園規劃模型,開拓學生三維想象空間,培養三維建模的創意和動手制作能力。培養熱愛生活、學習環境和學校的情感。
活動安排:
1,集體規劃,繪制校園規劃圖。
2.用容易找到的材料做壹套校園模型。
3、布置展示,邀請全校學生或家長參觀評論。
教學過程:
1.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教具:建築模型設計制作圖片、效果圖、制作步驟圖等參考資料。
◆師生通過收集準備模型制作用的材料和工具:各種白色和彩色紙板、卡紙、硬紙板、瓦楞紙、玻璃紙、廢透明膜、易拉罐等金屬板、木材、吹塑紙、硬質泡沫(聚苯板)、軟質泡沫(海綿)、電線泡沫切割器、美工刀、剪刀等。
2.課堂教學
(1)啟動階段
a引導學生討論和想象自己校園的美好未來,描述壹兩個自己看到的喜歡的建築,從造型、布局、結構、色彩等方面進行介紹。
B.展示建築模型的設計和制作、欣賞圖片、效果圖、制作步驟圖等參考資料。本文介紹了校園建築模型的具體制作過程;
(壹)總體構思:有哪些建築設施,如何安排造型、結構、色彩等。每棟樓的。
(二)平面規劃設計:繪制平面布局草圖。
(c)主要建築的制造:大型構件的制造和表面構件的處理。
(d)附屬建築的建造
(e)其他設施的制造和配置
(f)整體調整完成。
(2)發展階段
A.討論並確定校園模型的總體形狀和實施方案。在課堂上完成模型的基礎上,各隊將進壹步添加和制作必要的配件,對地形、操場、綠化、景觀(如壁畫、雕塑、噴泉)等區域進行完善,使整個校園模型更加精致美觀。
B.給模特拍照,布置模特的展覽場地,邀請家長老師同學參觀,壹起欣賞,壹起點評。分工合作,每個小組同時設計制造分工負責的建築和區域。
將建築構件的生產進壹步劃分給小組內的人員。
D.完成設計和制作過程需要兩個課時。
E.每組學生將完成的模型單元組合成壹個完整的校園模型。
(3)整理和分類
當作業接近完成時,指導學生對作品進行整體調整和修改,最終完成作品。
整理工具材料。恢復教室的整潔。
3.課後拓展
(1)鼓勵學生關註校園環境,根據環境規劃和模型設計的知識,積極提出設計方案,展示自己的設計才華和能力。
(2)在教室完成的模型基礎上,進壹步增加必要的輔助部分,完善地形、操場、綠化、景觀(如壁畫、雕塑、噴泉)等區域,使整個校園模型更加精致美觀。
(3)拍攝模特照片,布置模特展覽場地,邀請家長、老G幣、同學參觀,共同欣賞和評論。
對教學評估的建議
1.想象力和新穎的設計思路是否得到充分的表達。
2.在設計理念上是否充分考慮了各建築主體和設施與整個校園環境的協調。
3.是否對制作過程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步驟清晰,耐心細致,敬業。
4.學生在設計制作活動中能否愉快地交流合作。
相關教學研究課題
1.環境審美意識的培養與中學美術教學。
2.良好人際合作態度的培養與美術課堂教學的關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