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外國文學美學簡介:人物馬利內蒂

外國文學美學簡介:人物馬利內蒂

外國文學美學簡介:人物馬利內蒂

菲利普·托馬索·馬裏提(1876—1944)是意大利文學理論家、作家,未來主義的創始人。出生於律師家庭,1893年留學巴黎,廣泛接觸法國現代派文藝,並深受其影響。1894返回意大利。1913去俄羅斯旅行宣傳未來主義。1919參加了意大利法西斯黨的活動,1942隨意大利侵略軍去了蘇聯,1944病死。在創作方面,他早期的作品主要是用法語寫的象征性詩歌,包括《老水手》(1897)、《征服星球》(1902)、《毀滅》(1904)。後來主要寫未來主義的劇,比如《饕餮之王》(1905)《他們來了》。他的小說《未來學家馬法卡》(1910)描繪了“未來人”的形象。

在文學理論方面,他在1909年發表了《未來主義宣言》,第壹次使用了未來主義這個術語。後來又相繼出版了《未來主義文學宣言》(1910)、《未來主義文學手法宣言》(1912)、《未來主義與法西斯主義》(1914)、《未來主義戲劇宣言》(65438)。他的文藝美學觀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創造“新未來的藝術”。他認為未來主義是壹種現代精神,文藝應該探索未來,創造“未來的新藝術”,徹底革新文藝的內容和形式,使之適合表現現代機械文明的速度、暴力、激烈運動、聲音和四維空間。由於20世紀的科學發展,高速工業化和城市化成為現代生活的新內容。(2)“拋棄壹切藝術遺產和現存文化”。他以無畏的反抗精神和“符合反學術、反文化、反邏輯的世界觀”,提出要摧毀博物館和圖書館,拋棄壹切文化遺產。同時,他也認為戰爭、暴力和恐怖對此有利。(3)速度就是美。他說:“壹種新奇的美使世界變得偉大而壯麗,那就是速度之美。”所以“未來藝術”應該著重表現運動,贊美與運動相關的速度、力量和技術。他認為文藝不能再表現靜態的美,而應註重表現感和運動感,贊美“速度之美”和進取的運動。(四)“心境並發”的表現。他認為未來的藝術應該表現出現代工業社會生活中人們所具有的“現代感”和“心境並發”。他通過自己獨特的審美棱鏡,藝術地展現生活的本質,表現妄想的情懷,淩亂的想象,神秘的夢境,病態的意識等等。

馬裏內蒂的文學美學可以說是反動的。他的思想基礎主要是尼采和柏格森的哲學,宣揚的是軍國主義和殖民主義。他的理論和創作表現了帝國主義時代資產階級文藝的墮落。在藝術表現上,他雖然在傳統藝術手法上有所突破,但他反對現實主義,企圖用違背語言規範的文字,甚至混亂的模擬聲音枯燥的數學符號來表達未來新人試圖突破現實的所謂焦慮和病態的情緒,這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