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花開的時候,我在櫻花樹下送走了老公。壹寸情絲,可與斷枝相提並論。離別之後,這片森林有很多感人的地方,有那麽多樹枝從樹上垂下來。
元稹與妻子魏聰的半輩子感情,更是被人津津樂道。元稹曾留下壹句絕美的話,“滄海難為水,永遠的琥珀”,是元稹為了紀念亡妻魏聰而寫的。
唐德宗貞元十八年(802),少保魏王的小女兒魏琮嫁給了二十四歲的詩人元稹。這樁婚姻有很大的政治成分。當時24歲的元稹科舉失敗,但魏很欣賞元稹的才華,認為他前途無量,就把小女兒許配給他。
而元稹則通過這段婚姻獲得了往上爬的機會,但婚後兩人恩愛有加,感情非常好。以魏聰的家庭背景,嫁給元稹,對當時的元稹來說,就像是天女下凡。她不僅賢惠端莊,還通曉詩詞散文。更重要的是,她生來富貴,但並不富裕,也不虛榮。
從元稹當時留下的幾首詩來看,正是他失意潦倒的時候。魏聰從壹個富裕的家庭來到這個貧困的家庭,但他無怨無悔,盡力去關心和體諒丈夫,對生活的貧困無動於衷。
元稹原本以為這只是壹種政治升遷的方式,卻沒想到魏聰是壹個如此溫柔的女人,如此善解人意的妻子。老話說,無事不登三寶殿。婚後,元稹忙於考試,家裏的家務都是魏聰做的。
結婚前,她是大戶人家的女兒,父親疼愛小女兒。魏聰的賢惠可想而知。所以,若幹年後,元稹總是忍不住想起和他壹起窮的妻子魏聰。
唐憲宗元和四年(809),魏聰病逝,時年27歲。此時,31歲的元稹已升任監察禦史,幸福的生活即將開始,但心愛的妻子卻去世了,詩人悲痛萬分。
魏聰穎下葬的時候,元稹因為參與監督東臺的事務,不能親自前往,所以提前寫了壹份沈痛的悼詞,請人在魏聰穎之前宣讀。但即便如此,下葬那天,元稹還是忍不住了,於是又寫了三首悼亡詩,其中最著名的是“三愁”(即“三愁”)?。
元稹壹直對妻子有著深深的思念和刻骨銘心的悲傷。魏聰陪他苦了七年,卻在他即將仕途上升的時候離開了他。元稹能做的,就是祭奠亡妻,把自己的想法寫在詩裏。
“這是全人類必須知道的悲哀,但不像曾經壹起貧窮過的人知道的那樣”,貧窮的夫妻總是這樣。雖然他們彼此相愛,但是因為物質條件差,他們無法讓自己愛的人更幸福。魏聰會因為幾組深情的詩句,永遠留在後世讀者的心中。?
參考:百度百科?元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