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名人童年的勵誌故事

名人童年的勵誌故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故事,但我想很多人會對壹些名人的童年故事感興趣。以下是我給妳整理的,供妳參考!

安徒生童年勵誌故事

安徒生1805 ~ 1875丹麥著名童話作家,現代兒童文學的奠基人,出生於丹麥中部富恩島上的小鎮歐登塞。

安徒生的家庭壹貧如洗。我的父親是壹個鞋匠,他的生意很慢。我媽靠給人洗衣服賺點錢貼補家用。家庭常常為生計發愁,安徒生在貧困和孤獨中度過了童年。父親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的獨生子身上。他對兒子說:“我生活艱苦,沒有機會讀書。妳必須有抱負,努力學習壹些文化,使自己成為壹個有知識的人。”

這位父親沒有忘記在貧困的生活環境中對兒子的啟蒙教育。在他唯壹壹間狹小的房子裏,只有壹個放鞋子的工作凳,壹張用棺材架改裝的床和壹個安徒生晚上睡覺用的凳子。但這位父親已經為兒子安排了壹個藝術環境:墻上掛著許多畫和裝飾品,框架上放著許多玩具,工作凳旁邊有壹張矮桌子,上面放著書和樂譜,門上貼著壹幅山水畫。父親下班後經常抽時間和安徒生壹起玩。為了減輕兒子的孤獨感,我經常給他講壹些《天方夜譚》裏的古代傳說。

有時候,父親為了調節氣氛,特意給小安徒生讀壹段丹麥著名喜劇演員霍爾伯格的戲劇,背誦莎士比亞戲劇中的章節。這些劇中的故事啟發了安徒生,他經常通過自己的想法把大人們講的故事翻譯成新的故事。他幻想自己是戲劇導演。他把父親在櫥窗裏雕刻的木偶人裝扮成劇中人物,表演各種劇目。他也開始根據自己的真實生活制作木偶劇。父親為了拓展他的精神世界,帶他出去觀察各種人物的舉止行為。他見過這個世界上的商人、工匠、店員、乞丐、貴族、地主、市長、牧師。他不明白為什麽這些人的生活水平會有這麽大的差異。

1815年冬天,安徒生的父親因病去世。母親每天出去給別人洗衣服,孤獨的安徒生白天壹個人呆在家裏玩木偶戲,有時會去壹個有同情心的鄰居家待壹會兒。在那裏,他第壹次聽到了“詩人”這個術語。主持人知道他喜歡演戲,偶爾會告訴他壹些他沒聽過的劇作家和劇本的名字,引起他對戲劇的想象。

14歲時,哥本哈根皇家歌劇院的壹個劇團來歐登塞演出。安徒生和壹個分發節目的人交了朋友,於是他有機會躲在後臺的壹個角落裏偷偷看這部戲。他發現了壹個新世界,並決心成為壹名藝術家。

1865438+2009年9月5日,安徒生拒絕了母親要他去裁縫店當學徒的安排,只身來到哥本哈根。多次碰壁後,成為演員的希望成了泡影。後來,在皇家劇院導演Label的安排下,他閱讀了許多著名詩人和作家的作品,寫了許多詩歌和戲劇。從此進入了蓬勃創作期。

1829年出版了第壹本書《阿馬格島的奧德賽》,上演了第壹部戲劇《尼古拉耶夫塔上的愛情》,出版了第壹本詩集。從1835到1873安徒生去世前兩年,他致力於童話的創作。他的童話是客觀存在的,受到國內外讀者的喜愛。人們稱他為“世界童話之王”。

聶耳的童年勵誌故事

聶耳原名聶守信。他的父親很久以前就去世了,家裏的情況很困難。聶耳應該上三年級了,馬上就要開學了,但是他怎麽付得起學費和買書的錢呢?母親在父親在世時悄悄賣掉了聶耳最喜歡的八音鐘,學費就這麽定了。但是書費呢?上學那天,小聶耳抓著媽媽的裙子說:“媽媽,我有壹本書。”他從書包裏拿出兩本整齊有序的書。媽媽翻開書,楞住了。聶耳工整地抄了兩本書,壹本國語,壹本算術。

貧窮的生活絲毫沒有影響他對生活的熱愛。他家的鄰居邱是個木匠。閑暇時,他喜歡坐在門口玩短笛。美妙的旋律像天上的雲朵壹樣悠揚舒緩,有時又像林中的鳥兒壹樣活潑跳躍。年輕的聶守信陶醉其中,情不自禁地跑到木匠邱家,跟他學吹笛子。聶守信很聰明,學得很快。在他的影響下,他的兩個兄弟也壹起學習。後來,他們用壓歲錢買了壹支竹笛和壹把二胡。從那以後,他家就充滿了音樂,經常吸引路人駐足聆聽。

後來,聶守信學會了拉二胡、三弦和秦越。在學校,他是學生音樂組的優秀指揮,在他家住的胡同裏,他還是街坊兒童小樂隊的熱心組織者。高中畢業後,聶守信考上了雲南省立師範學校。有壹天,他親眼看到* * *當局殺了三個革命者,砍下他們的頭,挖出他們的心,暴露在公眾面前。聶守信氣得開始思考民族命運,加入了青年團。由於參加革命活動,他被當局列入黑名單,別無選擇,只能離開家鄉去上海。這壹年,他剛好18歲。

剛到上海的時候,他在壹家雲南人開的商行當文員。壹天,他在報紙上看到“嶽明戲曲俱樂部”招生的廣告。他想到自從被木匠邱開導後就再也沒有機會投身藝術,馬上跑去報名。考官是音樂人李金輝。看到小夥子充滿了上進的熱情,又有音樂基礎,馬上就收下了他。在戲曲社,聶守信很快成為首席小提琴手。因為他的耳朵很靈敏,大家都叫他“耳朵先生”。後來幹脆改名叫聶耳。

“九壹八事變”後,國家危亡,歌劇團的節目依然浪漫。聶耳認為年輕人不應該沈迷於頹廢音樂,離開了歌劇團。不久,他認識了詩人田漢,加入了革命音樂組織。他開始為電影和戲劇創作主題曲和插曲,如《路之歌》、《先鋒》、《碼頭工人之歌》、《畢業歌》等。壹首首明快有力的歌曲從他的心中湧出,沖擊著國人麻木不仁、膽小怕事的心靈。

1935,田漢和夏衍創作的電影《風暴之子》需要壹首主題曲。田漢作詞,負責作曲的聶耳看到歌詞後激動不已。他在自己的房間裏專心寫作,有時彈鋼琴,有時用手在桌子上敲時間,有時在地板上走來走去。樓下的女房東差點把他趕出去。配樂結束後,徐行知導演被激昂有力的旋律深深打動,但又覺得結尾不夠有力度。歌曲原本的結尾是“前進!前進!向前!”在他的建議下,聶耳把它改成了“前進!前進!前進!”變得更有氣勢——這是義勇軍進行曲。

聶耳在外漂泊多年。當他回到家鄉時,木匠邱已經去世了。聶耳回憶起童年時,非常感激他的幫助。

高爾基的童年勵誌故事

高爾基小時候家裏很窮,只好在壹家裁縫店當學徒。

在裁縫店裏,小高爾基盡量壹邊工作壹邊看書。老板訂了壹份俄文報紙,小高爾基趁老板不在的時候偷偷看。

有壹次,小高爾基從鄰居家借了壹本小說,晚上老板睡著後,借著月光在窗邊津津有味地看。過了壹會兒,月亮躲到了雲層後面,小高爾基情緒很激動。他怎麽能停下來?他點燃壹盞小油燈,繼續觀察。過了壹會兒,老板醒了。當他看到小高二在油燈下看壹本厚厚的書時,忍不住生氣地說:“妳在看什麽?妳把我農民的油都用光了!”老板娘也醒了,像母狼壹樣撲向並毆打小高爾基。

小高爾基再也受不了了。他壹言不發,頭也不回地離開了裁縫店。

小戈爾背著行李來到伏爾加河。他看著波光粼粼的伏爾加河,心裏有點難過。但很快他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因為他在壹艘船上遇到了壹位和藹可親的胖廚師,並開始為胖廚師洗碗。更讓小高爾基驚訝的是,胖廚師也是書迷。他有壹箱子書,願意讓小高爾基隨便看。小高爾基高興極了,壹有空閑就如饑似渴地閱讀,有時還和胖廚師討論書中的各種問題。

小高爾基邊讀書邊思考,從大量的書籍中學到了很多人間道理。大量的閱讀也為他後來的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養料,最終使他成為蘇聯的大作家。

高爾基於1868年3月4日出生在俄羅斯伏爾加河畔的下諾夫哥爾科路鎮。父親是軍人的兒子,母親是染坊老板的女兒。祖父曾是壹名軍官,但因虐待下屬被沙皇尼古拉壹世降職。祖父對父親非常嚴厲,五次離家出走,最後壹次成功逃脫。逃亡後做過木匠、船務公司辦公室經理、裝飾室內窗簾、粘貼桌布的工人等。他是壹個聰明、善良、非常快樂的人。後來感染了霍亂,高爾基3歲就去世了。父親去世後,高爾基去祖父家和母親住在壹起。我的童年是在爺爺家度過的,那裏全是小市民。與此同時,我母親再婚,幾年後死於肺結核,我祖父破產。

高爾基,11歲,被迫活在世上,開始獨立謀生。他撿過破爛,當過學徒和打雜的,受過欺淩和虐待,忍受過生活的艱難困苦。他只上了三年小學,但他熱愛閱讀。他利用壹切機會閱讀手邊能碰到的書籍,並自學。

1884年,他帶著上大學的打算來到羅山,卻未能如願,在社會底層讀完了他的社會大學。他做過碼頭搬運工、面包師、雜貨商、園丁和守夜人。與此同時,我結識了先進的民粹主義知識分子和馬克思主義著作,進壹步認識到了現實的醜惡和人民的疾苦,並逐漸堅定了改革社會的決心。

1888-18、1891-1892年,高爾基兩次漫遊俄羅斯,結識祖國和人民。從尼日爾到察裏津,穿過烏克蘭頓河地區,到比薩拉比亞,再從那裏沿克裏米亞南岸到庫班,再到黑海。高爾基的遊歷和艱苦經歷開闊了他的眼界,磨練了他的意誌,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和生活素材,激發了他從事文學創作的強烈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