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讀的目的不是為了記住將來可能用到的知識,不是為了加強記憶訓練,而是為了豐富孩子現在的生活。是培養壹種與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是學習和欣賞美麗的母語,是通過晨讀體驗詩歌所傳達的情懷、美感和樂感。
新教育發展中的晨讀,是壹門古典詩歌、兒歌、兒童詩歌、現代詩歌相結合的復合型課程。優美的詞句便於兒童在背誦時感受和理解,傳達人類美好的願望和感受,這是新教育晨讀所選內容的三個基本特征。
新教育特別強調,選擇要憑孩子現在的經歷去感受。
晨讀詩提倡在壹定的時間段內,每天用同壹首詩為每壹個孩子開啟生命之源。選詩往往需要千挑萬選。壹般要選擇那些意義深遠的,既能讓每個孩子感受到它的力量和美好,又無法洞察它的全部奧秘。每壹次朗誦都會帶來新的感悟,新的力量和美好都會從新的感悟中萌芽。早上讀詩,需要反復咀嚼,反復吟誦,反復琢磨。
日常的詩歌朗誦也必須優雅、天真、進取。更重要的是,白天讀詩的內容,要用孩子現在的經歷去感受。(我們班現在堅持以接近母語的“日常閱讀”作為白天閱讀的內容)
生日詩是最受孩子們歡迎和期待的晨讀形式。每個孩子的生日,參與新教育實驗的老師都會精心挑選壹首詩或者壹個故事改編,把孩子的名字嵌入其中,然後讓全班同學背誦給他聽。這首詩壹定是目前最適合這個孩子的,也壹定暗示了他的未來,所以是獨壹無二的。(有壹次我給四年級的孩子做了壹首生日詩,打在紙上,孩子早上念給他聽。喜歡給圖的同學也可以在紙上畫畫或者寫祝福,中午把這首詩連同自己的關心送給壽星。)
情境詩歌朗誦就是選擇壹些詩歌在特殊的日子、特殊的場景進行朗誦,比如在教師節、母親節等節日,朗誦壹些寫給老師、媽媽的詩歌。在不同的節氣,隨著氣候的變化,校園環境的不同,還可以探索“月下青天”等晨讀課程,用詩歌、音樂、繪畫等形式,讓學生見證彼此的成長,大自然的神奇,師生的生活。
壹個人的精神發展史就是他的讀書史,沒有讀書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以讀書為“引領快樂而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基礎,通過推動師生以大智慧讀書說話,來充實我們的精神,讓我們的社會變得崇高,這是我們的夢想。
不同年齡的孩子,由於心理發展階段的限制,能讀的書相對有限。我們要從大量的兒童書籍中找到適合各個年齡段孩子的書籍。閱讀要符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不同特點。
在低年級(壹至三年級)提倡讀、寫、畫相結合,運用看繪本、講故事、圖片表達與創作相結合的方法,自由發揮幼兒的學習能力和創造力。到了中年級(3-4年級),孩子開始淡出繪畫,增加文字閱讀量;結合講故事,討論整本書的主題,開始閱讀故事和傳記。大四,在* * *閱讀方面,提倡以話題討論為主,增加自由閱讀量;加入自然科學的閱讀;把讀書和文學創作結合起來。這種有針對性的閱讀呈現出非常明顯的“治療效果”。很多孩子開始自覺遠離電視和遊戲,精神面貌明顯好轉。
* * *讀書就是和讀同壹本書的人生活在壹起。我們提倡親子、班級* * *閱讀,通過* * *讀壹本書,寫壹篇真誠的文字,從而體會到真正的師生之間、家長與學生之間、甚至老師與家長之間的* * *生活。通過* * *讀書,發生了大量感人的故事,改善了無數的親子師生關系,讓大家真正感受到了快樂而完整的教育生活。
教育是覺醒,每壹個生命都是壹顆神奇的種子,蘊含著不為人知的奧秘,而讀書可以喚醒這種美好和神奇。教育是給予,是民族文化的特質,或者說是普世文明的價值,這就需要老師和家長按照生命成長的規律,通過閱讀和故事慢慢教孩子。兒童階梯閱讀研究,是為每壹個孩子尋找此刻最適合的童書;在孩子成長的每個時期,壹定有壹本最適合這壹刻的童書。這些精心挑選的書籍將以美麗的故事告訴孩子們和平、尊重、愛、寬容、樂觀、責任、合作、謙虛、誠實、簡單、自由、團結、專註、想象、寧靜、勇氣、敬畏、熱情、虔誠、感恩、紀律和反思...在這不斷的幻想中,那些誕生在孩子內心深處的。
夕陽省是指學生在完成學業後,每天對自己的生活進行思考和反思,並以隨筆和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同時,師生也可以通過日記、書信、批註等方式,與對方共同編撰有意義的人生。老師和學生用日記記錄自己的成長,家長、老師和學生用語言互相鼓勵和安慰,讓夕陽省成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生活方式。
如果說讀書是站在大師的肩膀上,那麽寫作其實就是爬在自己的肩膀上。
讓學生形成反思的習慣,無疑是夕陽省的重要價值。如果可以用生活寫日記,如果可以不斷記錄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的行為,每個人都可以在現有的基礎上不斷挑戰自己,做得更好。暮鼓晨鐘,晨誦晚存,能給孩子很多精神上的震撼。
素質不是知識和能力的結合,而是壹個人完整的理解力和創造力。讓閱讀、反思、行動像呼吸壹樣自然地存在於生活中,讓師生真正過上快樂而完整的教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