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3年,正在寫《唐璜》的拜倫離開意大利去了希臘。當他在希臘米蘇隆吉登陸時,所有的居民都在岸邊歡迎他,要塞向他敬禮,軍樂隊演奏音樂。拜倫用自己的財產裝備了壹艘戰艦,後來又自費招募了500名士兵來支付他們的薪水。他親自指揮軍隊,高超的射擊技術和大無畏的精神受到軍隊的普遍尊重。憑借頑強的毅力,他勤奮工作,以籌集戰爭資金,武器和其他彈藥。他還在不和諧的革命領袖中做了大量的團結工作,整頓了軍隊的紀律,表現了出色的組織能力。正當希臘革命事業蓬勃發展的時候,他淋了雨,患了熱病。不幸於4月1824去世,享年36歲。他去世後,希臘臨時政府宣布他的去世為全國哀悼,全國哀悼三天。拜倫在希臘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他的名字家喻戶曉,成為愛國主義的象征。
拜倫的心被埋葬在希臘,遺體被運回英國,但教堂拒絕將其存放在威斯敏斯特教堂,最後他不得不葬在詩人的故鄉。他死後,壹些反動報紙繼續詛咒他。但在歐洲乃至整個世界,拜倫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被譽為“詩意國度的拿破侖”。布蘭代斯這樣評論拜倫的死和希臘人的悲痛。他說:“拜倫去世的消息猶如晴天霹靂,震驚了整個希臘。對這個國家來說,它的影響就像壹場可怕的自然災害,其後果簡直無法估量。”
拜倫的壹生是偉大的壹生。他不僅是壹位才華橫溢的詩人,更是壹位持槍馳騁在戰場上的革命軍人。他高舉在法國點燃的革命火炬,把它帶到了思想和藝術的領域,最可貴的是,他從不談論革命,而是用實際工作為美好的理想而奮鬥,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充滿激情的戰鬥詩篇就像鋒利的匕首,刺向地球上壹切黑暗腐朽的力量,就像激昂的號角,激勵著人們在鬥爭中前進。他獻身於弱小民族自由解放的革命精神,激勵了當時南歐各國人民反抗外來壓迫的鬥爭。如今,他的雕像矗立在希臘米蘇隆吉“英雄公園”的中央,受到民眾的敬仰。
《恰爾德·哈勒遊記》是拜倫早期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1812,這首長詩的前兩章出版後,迅速風靡全英。詩人聲稱:“我壹夜醒來,發現自己成了名人。”這首詩共分四章,後兩章寫於1816,1818。這首詩講述了年輕的哈羅德對空虛奢華的上流社會生活的厭惡,以及他乘船遊歷歐洲的經歷。詩歌中的哈勒德是詩人的化身。詩人通過他對各民族爭取自由的行動表示同情,並抨擊暴君和外國統治者。這是浪漫主義文學中第壹次以政治和社會問題為主題。同時,它也表現了詩人與社會不相容所導致的憤世嫉俗的孤獨和悲傷。因此,詩歌雖然充滿了對自由的熱切呼喚,但也往往透露出壹些虛無和消極。
雪萊是拜倫同時代的著名英國詩人。他是浪漫主義抒情詩的傑出代表。他的著名詩作都收錄在雪萊的《詩選》中,其中《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西風頌》、《自由頌》和《雲雀頌》是雪萊著名且廣受好評的代表作。他的詩歌充滿了戰鬥精神和激情,從中不難理解他反抗壓迫的戰鬥精神,對自由和革命的贊美和渴望,對真善美的熱愛和追求,對社會醜惡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