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達洛衛夫人》中譯本的詩意效果:翻譯壹首英文詩

《達洛衛夫人》中譯本的詩意效果:翻譯壹首英文詩

摘要:英國現實主義小說家弗吉尼亞?伍爾夫的意識流作品《達洛衛夫人》敘事技巧巧妙,線索清晰凝練。本文擬從接受美學的角度對《達洛衛夫人》的文本進行進壹步的探討,並對其兩個中譯本進行比較,以探索原文詩歌語言的翻譯技巧。

關鍵詞:達洛維夫人;接受美學;詩意效果;意識流;節奏特征

壹.導言

達洛衛夫人是英國小說家弗吉尼亞?伍爾夫的意識流代表作之壹。作者用富有詩意和節奏感的語言描述了意識流的全過程,顯示了他獨特的風格。這也給該小說在中國的翻譯和介紹帶來了壹些困難。

自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達洛維夫人》已經有了壹個刪節版和四個完整版。筆者認為孫亮、顧頡南、王稼祥分別在意義的保真、詞語的通達美、語序的調整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但與原文相比,文本中的詩性節奏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弗吉尼亞的R. L .錢伯斯?伍爾夫的小說寫道:遣詞造句、節奏、詞匯、純凈的聲音都與此密切相關(意識流)。

在分析原文詩化藝術效果的基礎上,作者比較了孫亮和王稼祥的譯本,討論了譯本在展現原文詩化效果方面的優缺點,並給出了作者自己的翻譯。

第二,《達洛衛夫人》中詩歌翻譯的效果

《達洛衛夫人》中的詩意效果主要體現在意識流的寫作風格和連續節奏的特點上。

(壹)意識流翻譯的詩意效果

小說中女主人公的意識超越了時間和情節的界限,富有詩意和節奏感的語言貫穿整部作品。意識流的風格在某種程度上與曲調的節奏密切相關。不同人物之間的意識也是多變的,使作品具有強烈的詩意節奏感和美感。

示例1:...在勝利、叮當聲和奇異的高潮中。

唱歌…

歡樂的氣氛,叮當的鈴聲,頭頂上飛機發出的奇怪尖叫聲——所有這些都是她所熱愛的:生活...(孫,第2頁)

她喜歡慶祝的聲音,鐘聲和天空中飛機奇怪的汽笛聲。(王,第2頁)

這裏出現了壹系列短語:在凱旋中;順口溜;怪高的唱腔,作者用垂直變換讓意識的描寫更流暢。

按照讀者的期待視野,他們期待看到的是壹種無序狀態下的詩歌節奏意識的梳理。孫亮的譯文在綜合結構上與王稼祥相差甚遠,缺乏清晰和簡潔。王翻譯的《慶功宴圖》、《鐘聲激越》、《天上飛機怪哨》在用詞和節奏上符合讀者期待,呈遞增趨勢;孫翻譯的《喜氣洋洋,鐘聲激越》冗長而雜亂。

示例2:

…所以,塞普蒂默斯擡起頭想,他們在向我發信號。(達洛維夫人,弗吉尼亞·伍爾夫1925: 22)

塞普蒂默斯擡頭壹看,心想,原來他們在給我發信號。(孫,p19)

就這樣,塞普蒂默斯仰望天空,心想,他們是在向我打手勢。(王,p19)

在例子中,第壹句是從妻子的角度描述的,然後轉向塞普蒂默斯。在角度轉換之前,伍爾夫將壹個句子分為“所以”、“思想分離”和“分離的看和想,他們在向我發出信號”,以提醒讀者這裏存在角度轉換。含蓄的讀者認為,只有翻譯原文中這種詩意的停頓、轉換和替代,才能真正理解塞普蒂默斯的內心掙紮。

而顧啟南先生的翻譯更符合讀者的期待:

所以,塞普蒂默斯想了想,擡頭看了看天空——他們在給我指示。(山谷,第26頁)

(二)節奏特征翻譯的詩意效果

在不同的場景中,伍爾夫用不同的活動描述了人物多變的意識狀態。從廣義上講,作者運用不同的節奏,對整部小說舒緩、輕松、流暢的基調產生強烈的對比效果。巴頓說:翻譯的第壹個策略是,當兩種語言都很流利時,妳必須使用原文的寫作風格。

示例3:

…謹慎的老太太們開著汽車外出執行神秘的任務……(達洛維夫人,弗吉尼亞·伍爾夫1925: 8)

...那些有遺產的謹慎的老寡婦...(孫,p3)

...謹慎的貴族寡婦...(王,p3)

如果從這段引文中去掉助詞、介詞和冠詞,就是動詞和名詞短語的組合。這種措辭方式在中國語言系統中是不存在的。所以為了滿足中國讀者的期待,只能當做字數統計。孫譯本中的修飾語“擁有/繼承/謹小慎微/-老寡婦”字數相同,均為3,具有連續效應;顧啟南先生的版本有“謹小慎微”、“上了年紀”、“富婆”等,且有增加的趨勢:3-5-6;而王譯本中的“謹小慎微”和“貴族寡婦”兩個字是壹樣的,都是5。從行進旋律來看,前者更符合隱含讀者的期待視野。

再看另壹個例子(與例2相同):

這裏隱含著讀者期望看到的是壹個被戰爭摧毀了的,為了以死來結束痛苦而想投入上帝懷抱的,悲傷而可憐的藝術形象。那麽,詩意的效果只能通過原文的抑揚頓挫來表現。因此,從接受美學的角度來看,後者更能展現莊重、激情、悲壯的場景,以拉近審美距離。

第三,結論

在我看來,王子堯的措辭、句法和節奏更符合中國讀者的期待,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精彩而美麗的翻譯。孫的譯文更富於表現力,句子銜接更為流暢。從接受美學的角度來看,譯者作為第壹讀者,必須把自己放在文本中,從目的語讀者的期待出發,深入考慮隱含讀者的思維方式和文化差異,盡力縮小審美距離。

文學作品的翻譯過程也可以說是壹個跨文化交流的過程。作為譯者,在接受美學的指導下,采用直譯、直譯註釋、省略翻譯和替換等方法來減少文化差異,滿足讀者的期待視野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資料:

[1] R. L .錢伯斯《弗吉尼亞·伍爾夫小說集》[M],斯坦福大學出版社,1991。

[2]王·。《達洛衛夫人》的語言節奏翻譯研究[J].華東師範大學學報,2007。

[3]查爾斯·巴托,《文學原理》(勒菲弗爾譯)[M],中譯本,1713-1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