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先秦文學有什麽特點?

先秦文學有什麽特點?

(1)獨創性

先秦諸子的多元思想自成體系,相互滲透,形成了中國古代思想史以百家爭鳴為開端,並輻射到其他文學形態的特點。在先秦散文中,記詞、記敘、寫人、議論、抒情的技巧已從自然走向自覺。

詩歌是中國抒情詩的開端。《詩經》和《楚辭》開創了中國文學的兩大流派,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儒家經典的角度來看,先秦時代是元典產生的時代,儒家、道家等諸子百家的原始經典都來源於這個時代。從文學藝術的起源、文學體裁的產生、思想體系的形成、藝術手法的探索、文學流派的創立等方面來看,先秦文學都具有開拓性的意義。

這壹創舉充分體現了先秦時代作家的開拓精神和豐富的想象力,註重獨立思考,敢於標新立異,與後世的模仿模仿風氣形成鮮明對比。

(2)全面性

先秦時代,文史哲並未分離,而是詩、樂、舞融為壹體。文學是指包括政治、哲學、歷史、文學在內的所有學科。先秦文學中,歷史散文記載歷史,闡釋經典,但不乏哲理思辨,故事曲折,人物形象生動;各派散文客觀地反映了當時的歷史,其立論和推理都是具象的,運用了寓言、比喻、線描、誇張、排比等多種文學手法。這些文獻對於研究先秦時期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文學同樣重要。

(3)實用性

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大動蕩、大變革、大改組,文學普遍具有實用性,或為特定的社會問題而發行,如《詩經》中的民歌“饑者唱其食,勞者唱其事”;或者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評判歷史人物的是非曲直,為現實社會提供參考,比如判定歷史散文中的是非,判定嫌疑人;或揭示和解決現實社會問題,如百家爭鳴的救世觀;或者生來自怨,抨擊現實政治,比如屈原的作品《離騷》。

(4)任意性

東周時期,皇帝的權威日漸衰落,逐漸名存實亡。分裂的政治局面為活躍的思想和言論自由創造了客觀條件。儒家有傳播仁義道德的自由,道家有蔑視仁義道德的自由,縱橫家也有用利益代替仁義道德的自由。

面對舊制度的衰落、舊秩序的破壞和頻繁的兼並戰爭,百家爭鳴的治國良方形成了各種獨立的思想體系。為了更有效地傳播自己的思想,人們競相尋找最恰當的表達方式和最精彩的語言技巧,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審美趣味。

擴展數據

先秦文學是中國古代文學發展的最早階段,它包括先秦以前各個歷史時期的文學,其主體是成熟的周代書面文學,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學。

這個時代是從天下分封制的統壹到諸侯不同政策的劃分,再到中央集權的統壹。文學作品的大部分思想性和藝術性,也反映了中國以分求統壹的時代基本特征。

這壹時期產生了許多優秀作品,包括古代神話和古代歌謠,標誌著中國文學光輝起點的《詩經》,作為後世歷史傳記文學源頭的歷史散文,小說和戲劇,反映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諸子百家雜文,先秦時期的寓言,作為中國寓言文學鼻祖的浪漫主義巨著《楚辭》等等。多姿多彩、斑駁陸離的先秦文學,為中國2000年的文學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百度百科-先秦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