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直接抒情
以第壹人稱“我”作為抒情主體,直接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叫直接表達心意。例如,李白的《夢登天目山》的中心句是“啊,我怎麽能莊重地向那些永遠不會被人看到真誠面孔的高官厚祿卑躬屈膝呢?”作者在敘事描寫的基礎上,以火山爆發的激情表達了自己不與統治者同流合汙的思想感情。
又比如陸遊的詩《秀兒》:“死了,方知萬事空,見九州悲。王師在北方定中原日,家祭不忘告奈翁。”前兩句以議論開頭,表達了詩人至死不渝的復辟中原的愛國情懷。
2.間接抒情
間接抒情根據作者借物可分為三類: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物抒情。
詩人運用各種藝術技巧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分為情景交融,借景配情,持物表意。如李白的《贈王倫》和劉禹錫的《支竹詞》,都是在敘述的基礎上采用間接抒情的方法。不同的是,前者用“桃花潭深千尺”比喻“王倫送我情”,後者則巧妙地用諧音雙關“道是晴是晴”來表現戀人之間微妙的愛情。
擴展數據:
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
當詩人對壹個景物或客觀事物有所感悟時,他就把自己的感受和思想委托給景物來表達,通過對景物和對象的描寫來表達。這種抒情方式叫借景或者借物來抒發他的感情。
情景交融:包括三種形式:壹是情景中含情,二是情景中結情,三是情景中寫情。中國古詩詞中,松、竹、梅蘭、巖溪、大漠古道、邊關落日、夜月清風、細雨芳草、芭蕉渣、梧桐細雨、浮萍、鴻雁鶴、路邊亭等,往往是詩人抒發感情的對象,而這些景物不再是純粹的自然之物,而是承載和傳達了人們極其豐富復雜的思想感情。如白居易的《山火未盡,春風吹又高》,通過“原草”的形象,生動地表達了他對頑強生命力的欽佩。
如柳永的《今夜妳在何處醒來》楊柳岸·馮曉的《殘月》,在對這壹場景的描寫中,包含了詩人無限的悲傷和不恨。
壹般情況下,是寫樂感情的喜景,悲景表達悲情,但也有用寫樂感情的喜景或悲景表達悲情的方法。
最典型的例子在《詩經》裏:“昔我不在,柳依依。今天想起來,下雨了。”伊壹劉陽,美麗的春光使人陶醉,但這是壹個悲傷的時間離開;下雨了,下雨了,天寒地凍,老公該回國了!用音樂場景寫喪或者用寫樂寫喪,可以讓喪的效果翻倍。
比如唐朝的新陳代謝比較渾,《謝挺送別》:“老哥壹曲解船,紅葉青山就沖。離日落醒來還遠著呢,雨下西樓。”聯盟第壹部“紅葉青山”美麗而富有詩意的景色,體現了詩人離愁別恨的情懷。《姜齋詩話》說:“以樂寫哀,以悲悼寫樂,乘其悲樂。”
拿著東西表達自己的意願。
多用於詩歌、散文中,即作者通過描繪某種事物,含蓄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種人物誌向。
如宋代哲學家周敦頤寫下了著名的詩句“愛荷花”,用荷花的意象表達了他潔身自好、節操高潔的人生追求。
如清代龔自珍的《病梅館》,借梅論政、言誌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對清朝封建統治者摧殘人才的憤恨和迫切的改良願望。
如王的《壹個政治犯聽蟬》,通過對形象的刻畫,說明他的高尚品格在當時並不為人們所知。
穿越歷史的抒情
比如張可久的“[鐘路]花歌行”緬懷往事。“美女在烏江岸邊自殺了。戰亂壹度火燒赤壁山,將領空虛蒼老。《悲情秦漢,人生盡炭,文人嘆壹口氣》這首歌,哀嘆了秦漢時期統治者與民族之間的戰爭,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表現了作者對人民思想感情的同情。
比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寫過《烏江上的亭子》,杜牧對項羽的自殺很後悔:“兵家之計,輸贏出乎意料,是人之常情。江東子弟,才華橫溢,東山再起未可知。”但王安石意識到項羽的失敗是歷史的必然:“勇者身經百戰而疲憊,中原壹敗而難復。今日江東子弟雖在,可隨大王回來?”
另壹種情況是用現實扭曲史實,或哀嘆個人經歷,或抨擊社會現實。蘇軾的《赤壁懷古》和辛棄疾的《京口顧北亭懷古》就是如此。還有壹種情況,只是抓住了歷史的壹些影子,故意加以利用,比如李商隱的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