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沈《書房散文》隨筆

沈《書房散文》隨筆

有壹天,我突發奇想,用壹堆木頭在陽臺上搭了壹個木屋,用剩下的板條釘了幾個方形的木桶,裝滿土,種上植物,分別放在房間的四個角落。花很少,但綠葉很多。放壹些藤椅,竹簽,小桌子,兩個舊櫃子,光禿禿的木條;各種藝術品隨意放在裏面。還有壹些舊東西,比如古鐘,桌子,鋼劍,舊城拆遷時從地上撿的鐵門牌,都掛在墻上...本來想把它作為新建的書房,期望從中獲得新的靈感。沒想到,坐在裏面什麽也寫不出來。白天,陽光照射進來,未上漆的松樹氣味強烈地散發出來,混合著植物的香味,壹種享受生活的欲望被強烈地誘惑。享受對於作家來說是壹種腐蝕。它放松了心靈,握不住他手中沈甸甸的筆。

晚上,碰巧我在這個書房的每個角落都安裝了壹些燈。這些燈讓壹切都半明半暗。光明中的美麗,黑暗中的神秘。如果妳再打開音響,就不可能再寫了。

寫作是壹種孤立的想象之旅,是自己內心的生活,是精神孤獨者的文字放縱。在這樣壹個對各種美都著迷的房子裏,怎麽能寫作呢?所以,我這裏壹個字都沒寫。每次有了“寫作”的欲望,我還是會回到自己原來的書房,那裏散落著書籍和手稿。

漸漸地,陽臺上的這間木屋變成了溫室。但是我管不了。我提著水壺進去之前才想起來給那些植物澆水,所以沒時間修理和整理。房間裏到處都是花草,會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生長。從雲南帶回來的田七,帶著大綠葉沿著墻往上爬,像“攀巖”;幾棵幼嫩茂盛的綠蘿樹已經跳到屋頂上,壹直往燈罩裏鉆;最令人氣憤的是,窗臺上的泥槽裏的雜草已經覆蓋了窗戶底部的壹半和頂部的壹半,上面長滿了蒲葉般的葵花葉。窗外的陽光會把這些茂密的枝葉撕成束,靜靜地倚在房間中央。有壹天,兩只小麻雀誤以為是天然的灌木叢,從開著的窗戶裏嘰嘰喳喳地叫了進來,讓我很開心。我怕嚇著他們,沒進去,他們卻在裏面開心的唱歌。

壹下子就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野性氣質,感覺大自然的本性是絕對自由的。我就按照這個邏輯,只給它們澆水,澆點營養液,從來不人工換。所以他們開始創造奇跡——

首先,那些長長的樹枝在房子的頂部織成了綠色的窗簾。常春藤像長長的瀑布壹樣直直地垂下地面,然後在地面上越堆越高。綠蘿是最淘氣的。它隨意地“走”上走下——從桌子後面鉆下來,從藤椅靠背的縫隙裏伸出鮮艷的嫩芽。幾乎每次走進這個房間,我都會驚訝地發現壹幅畫面:壹些飄落的粉紅色花瓣落在壹尊木佛上;幾片黃葉蓋住了桌上打開的書;有壹次,我把杯子留在竹簽上,壹根新綠的藤蔓穿過杯柄,像壹只纖弱的手臂卷起我的杯子。所以,當我累得寫不下去了,或者在畫案上花費了大量筆墨水墨畫之後,我就會打開這間屋子的門,掀開密葉糾纏的窗簾,壹個人坐在裏面,讓這種舒適輕松的美平息寫作時心中湧動的風暴。

我開始意識到這個從未用於寫作的房間的非凡意義。雖然我不在這裏寫,但這是我寫作的壹部分。

我之前說過,寫作是壹種無私的想象,只有離開寫作,才能回歸現實。這個小屋告訴我,我的寫作常常非常尖銳地切入現實,我喜歡坐在這裏放下筆的是壹種理想。

我對它印象深刻。並把這種奇妙的感覺告訴壹個朋友。朋友笑著說:“為什麽要把現實和理想分得太清楚?其實像妳這樣的人,壹直都是和現實分不清的。妳總是對現實不滿,因為妳太理想化了。妳的問題是,妳總是用理想去要求現實,所以妳經常被現實擊倒,經常苦惱,無助。不是嗎?”

壹個朋友的話很好所以當我坐在這個花木環繞的木屋裏的時候,我心裏經常會聽到這句話:

我們生來就是為了理想而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