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旅詩人、散文家、藝術評論家黃恩鵬:“吳天威的《壹個人的沙漠》似乎更能說明他內心的孤獨或蒼涼:“壹個人的沙漠在壹片茫茫的夢海/荒原中,天地/行者還有壹段距離,夢裏聽鳥叫,處處尋夢。“讀這首詩的時候,我想,能寫夢的人壹定是。正如特朗斯特羅姆所說,“覺醒是在夢中跳傘/擺脫令人窒息的漩渦”。孤獨、寂寞、仇恨《破損的手掌》寫的是壹代人迷茫的目標和價值觀。詩人想逃離這個世界,走進壹個沙漠般的世界,但最終還是沒有離開這片土地。腳仍然連接到組。但是當我回來的時候,我內心傷痕累累。有點無奈,難過。”——摘自《當感覺和經驗成為壹種詩學》——談幾位90後詩人的創作。
著名詩人、詩評家尚在《中國詩壇90後詩人的憂慮與期待》壹文中說:“我們可以在吳天威的《壹個人的沙漠》中感受到另壹種語言的張力:壹個人的沙漠在壹片茫茫的夢海/荒原和壹個遙遠的天空/行者,聽夢中鳥叫,到處尋夢/(節選)。沒有人見過夢中的夢是什麽樣子,只有做夢的人才能解釋清楚。”
山東大學教授黃萬華說:“吳天威的詩(高山)充滿了與他的年齡不相稱的蒼涼。現代都市意象(如《高跟鞋》)、傳統意象(如《捉繡球》)和自然意象(如《沙漠》)通過壹種在荒野中尋找的感覺奇妙地拼接在壹起。”——讀了90年代的詩後摘抄的壹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