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豪
昔日的仙女已乘黃鶴飛走,只留下壹座空蕩的黃鶴樓。
黃鶴壹去不復返,千百年來不見悠悠白雲。
漢陽的每壹棵樹都因陽光照射而變得清澈,鸚鵡洲被甜美的青草覆蓋。
但我望向家鄉,暮色漸濃,江波上彌漫著悲傷的薄霧。
註意事項:
1,黃鶴樓:舊址在湖北省五常縣。民國初年被火燒過。據說古代有壹個名叫文飛的人。關於
仙人,在此乘鶴升仙。有些人認為往事已隨風而逝。
2、悠悠:很久很久的意思。
3、生動:清晰分明。
4.鸚鵡螺島:在湖北武昌縣西南,據後漢記載,祖任江夏太守時曾在此。
宴會賓客中,有人贈送鸚鵡,所以有人稱之為鸚鵡島。
押韻翻譯:
傳說中的神仙早飛過黃鶴,
這個地方只剩下空蕩蕩的黃鶴樓。
飛翔的黃鶴再也回不來了,
唯有悠悠白雲,千年不散。
漢陽晴川閣的綠樹惟妙惟肖。
鸚鵡螺島的草長得又粗又厚。
黃昏不知故鄉在何處。
面對霧蒙蒙的河流,令人擔憂!
評論:
這首詩是懷舊的傑作。詩人登上歷史古跡黃鶴樓,欣賞眼前的風景。
詩歌是傑作,脫口而出,壹瀉千裏。它既自然又宏偉,充滿個性。詩歌不和諧,但音節清晰。
明亮但不笨拙。真的是壹步到位,成為歷代推崇的瑰寶。傳說李白登上這座建築,
這首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說:“眼前有壹景,崔豪的詩在上面。”嚴滄浪也說,唐人
七言律詩應該是第壹。足見詩歌對自然的珍貴,哪怕是格律的。
=================================
崔豪黃鶴樓賞析
昔日的仙女已乘黃鶴飛走,只留下壹座空蕩的黃鶴樓。
黃鶴壹去不復返,千百年來不見悠悠白雲。
漢陽的每壹棵樹都在水中變得清澈【①】,鸚鵡洲是壹窩香草【②】。
但我向家望去,暮色漸濃。河上籠罩著壹層薄霧,給人們帶來深深的憂郁。
崔豪早期的詩歌多描寫閨情,反映女性生活;後來去了邊塞,寫的邊塞詩慷慨豪邁,詩風變得豪放。但是崔豪最著名的詩是黃鶴樓。相傳這首詩打動了大詩人李白。宋代紀宮《唐詩年譜》卷二十壹對《黃鶴樓》壹詩下了賭註,說:“人間傳奇太白:‘眼前風景無道,崔豪題詩其上。’他寫了《鳳凰臺》這首詩來比較結局。"元方《唐才子傳》也記載了李的《黃鶴樓》,因為他看到了的詩,那就是"無為而去,聚手為哲人"。當然,這個傳說也不壹定是真的,紀有功在紙條後面表達了自己的懷疑。但李白的《論南京登鳳凰臺》詩,在寫法上確實與崔佐相似。至於他的詩《鸚鵡螺島》:“鸚鵡來過烏江,江上洲傳鸚鵡之名。鸚鵡西飛龍山,他青青,周放之樹!春風和溫暖的雲帶起蘭花的芳香,桃花落入河中形成層層錦波。這個時候,客人的搬遷是極其引人註目的。長洲獨月歸誰?”那麽不僅前四句在格式上與崔石的詩相似,而且全詩的風格也是被逼得很簡單。宋元方回《瀛呂魁穗》第壹卷指出:“太白此詩是壹首影響很大的詩,都是五六月加工的,尾句含嘆,故仍不十分克制。”所以,這首詩壹直備受推崇。南宋嚴羽《滄浪詩話》認為“崔豪《黃鶴樓》應為唐代七言詩之首。”直到清代孫鑄主編的頗有影響的《唐詩三首》,才把崔豪的《黃鶴樓》放在“七言律詩”的第壹首。
當然,《黃鶴樓》之所以成為佳作,主要還是因為詩本身的審美意蘊。
第壹,形象與現實相結合的藝術美。
黃鶴樓舊址在武昌黃鶴山(即蛇山)皇姑磯頭。相傳建於三國吳時期,屢遭破壞和修繕。以前的陽臺、枕山、河水,氣勢磅礴,瑰麗空靈,對“仙宮”有些懷疑。相傳仙人子安騎黃鶴於此(《齊諧實錄》),每次飛逸升仙都騎黃鶴於此(《太平宇宙實錄》)。詩人登樓遠眺,想象事物,詩的前四句以傳說開頭,引出內心的感受,景物中蘊含著感情和意象。仙人乘鶴,忽去不復返,仙人去空樓,只留青天白雲,千年悠悠。既蘊含著歲月流逝、天地蒼茫的感覺,又隱約透露著黃鶴樓的蒼茫氣象和沖天豪氣,而神仙過鶴的美麗傳說更是為黃鶴樓增添了神奇迷人的色彩,令人遐想遠廣。
黃鶴樓因其所在的黃鶴山而得名。所謂“仙人騎鶴”,附在名字上就是神話。然而,詩人巧妙地利用這些傳說從虛空中生長出來,從而使這首詩具有迷人的藝術魅力。然後我就寫了實景,河對岸的景色很美:陽光明媚的河面,漢陽壹帶的綠樹清澈無數,鸚鵡螺島上的草長得非常茂盛。漢陽鸚鵡洲原是武漢西南長江中的壹個沙洲。相傳因東漢末米芾在此寫下《鸚鵡賦》而得名,後逐漸被河水沖走。如今的鸚鵡洲,早已不是宋代以前的故鄉。眼前的景色明亮開闊,生機盎然,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甚至直到江邊夕陽西下,黃昏來襲。崔豪漫遊南方。久別他鄉,面對沈沈的暮色和茫茫的炊煙,我想家了:“可是我向家望去,暮色漸黑?江浪上帶著悲傷的薄霧。”詩人隨波逐流,既表現了作者豐富復雜的內心感受,又表現了黃鶴樓多姿多彩的自然風光、變幻的感情、變幻的景色,產生了優美動人的意境。正如阿清詩人沈德潛在《唐詩別集》第十三卷中對這首詩的評價:“意似第壹,字以豎筆寫,故擅千古奇功。”
第二是壯麗的氣象和多彩的繪畫美。
詩中有畫壹直被認為是山水詩的壹個藝術標準,黃鶴樓達到了這種奇妙的境界。《仙騎鶴傳》中,第壹聯描繪了黃鶴樓的近景,寓意此樓依山傍水,形勢雄偉。在感嘆“黃鶴不再來人間”的抒情詩中,顓頊描繪了黃鶴樓的前景,表現了建築高聳入雲,白雲環繞的壯觀景象。頸聯的美景,直接勾勒出黃鶴樓外河上明媚的陽光。尾聯余音繞梁,婉轉低吟,間接表現黃鶴樓下遊江面上朦朧的晚景。詩中所展示的全圖上,黃鶴樓近景、遠景、日景、夜景交替出現,變幻奇妙,氣象壯闊。相互映襯的是神仙黃鶴、名樓度假村、藍天白雲、青川沙洲、綠樹芳草、夕陽河,形象生動,色彩斑斕。全詩充滿了詩的藝術意味和美感。
三、音色自然、音節清晰的音樂美。
押韻有嚴格的格律要求。其實黃鶴樓也不是標準的七律。第壹、第二句中的第五、第六個字其實是“黃鶴”,第三句用六筆,第四句用三聲收尾。不用對仗,幾乎都是古詩詞的句法,第五句和第六句的“漢陽樹”和“鸚鵡洲”這兩個詞好像是對是錯。之所以被認為是“七言律詩”的代表作,除了前面分析的意境和繪畫美之外,還在於它的聲調自然,音節清晰。這首詩的前四句脫口而出,後面是字母,壹氣呵成,順著趨勢直往下,這樣就沒時間顧及七律的格律對仗了。“五六日雖斷景,氣亦溢,收益相同,故可貴。”(關於方在清代的評論,見《唐宋詩話》卷五。)因為全詩壹口氣轉完,讀起來自然流暢。此外,復音詞、疊韻、疊字或疊句的反復使用,如“黃鶴”、“歸來”,雙音短語,疊詞如“這裏”、“河上”,疊詞如“悠悠”、“麗麗”、“郁郁蔥蔥”,都促成了這首詩的聲音。
-
給…作註解
[1]生動:清晰可數。
[2]華麗的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