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三個蘇”指的是誰?

“三個蘇”指的是誰?

父親:蘇洵。

兩個兒子:蘇軾和蘇轍。

蘇軾(1037-1101),梅州眉山(今四川)人。蘇軾,北宋中期的文學大師,號稱“唐宋八大家”之壹。他的文采頗高,在散文、詩歌、詞、書、畫等方面的成就都很高。他的詞多為懷古傷今、詠史事、說理談禪、寫書言誌、田園風光、抒情敘事等。它突破了晚唐五代以來“柯巖”的舊框架,容納了豐富的社會內容,拓展了詞的領域。在形式上,它試圖擺脫音律的束縛,使詞能獨立於音樂而存在。許多詞奔放豪放,慷慨激昂。辛棄疾繼承和發展了南宋蘇詞的風格,形成了“蘇辛”豪放詞派。他寫了100多卷《東坡全集》,留下了2700多首詩,300多字和許多優美的散文。

大家對東坡的了解比較多,我還是介紹壹下他的父親和哥哥吧。

蘇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明雲出生於梅州眉山(今四川眉山縣)。出生在壹個“三代不明顯”的地主家庭。蘇洵屬於早年不學,中年發憤,最後成名的作家。與他的兒子蘇軾、蘇轍合稱為“三蘇”,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他在文學方面的主要成就是散文,擅長歷史、謀略類的雜文。《權利書》中的《六國》(有的選集名為《六國論》)就是壹個典型。全文不長,考查起起伏伏的原因,力度適宜,洞明流暢;指事物,跌宕起伏;真的是壹篇好文章。第壹部論歐陽修的書是文學評論,論述韓愈和歐陽修散文風格的差異。《木假山的故事》是壹篇精彩的散文,寓意深刻,反映了封建社會對人才的摧殘。審時度勢,審時度勢,廣開土地,農田制度主張抵抗遼的進攻和掠奪,但對大地主的土地兼並和政治特權不滿。蘇洵的散文精巧凝練,既有戰國政策的雄渾,又有韓非子的氣魄,開拓了宋代文壇。在寫作上,他力求“說自己的心裏話,不肯溜走”(曾鞏《蘇明雲喪》),不照抄舊論,敢於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蘇洵也寫詩,但平淡無奇,缺乏特色。《論漢奸之辨》這篇傳世的文章,其實是別人出於黨爭的需要而偽造的,並不是蘇洵寫的。如今,代代相傳的詩集《嘉佑集》共有十五卷。

蘇哲

(1039~1112)

北宋散文作家。與父親蘇洵、哥哥蘇軾合稱為“三蘇”。

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子子有梅山,梅州(今四)人

四川)人。任宗嘉二年(1057),以秀才身份加入蘇軾。快

我回去哀悼我的母親。嘉六年,與蘇軾同為中統司。當...的時候

因為“乞養”,他沒有做官,從此在大明府做官。明亮的

寧三年(1070),他上書,力主新法不變,又上書王安石,激烈批判新法。熙寧五年(1072),入河南為官。元豐二年(1079),其弟蘇軾因寫詩“謗朝廷”被捕入獄。他上書要求用官職為弟弟贖罪,卻不得牽連,被降職,被判雲州鹽酒稅。元豐八年,舊黨執政,被召回為秘書、省校書郎、右秘書,晉升為活郎,並調任中書舍人、戶部侍郎。哲宗元四年(1089),被授權為官臣,派往契丹。他也是帝國的繼承人。元-六年拜尚書右丞,入門下侍郎,掌管朝政。元八年,哲宗親政,新學復權。邵聖元年間(1094),他上書反對時政,被貶為官,了解汝州、袁州,負責授化州別駕、雷州安置,後被貶周迅等地。崇寧三年(1104),蘇轍定居潁川,隱居鄉間,建室名“頤老齋”,自號“迎賓頤老”,以讀書寫字為業,靜坐冥想。死後在明太祖廟中攻讀學士,決定葬之。

蘇轍的人生知識深受父親和哥哥的影響,主要是儒家思想,這是最傾向的。

我推崇孟子,觀看百家爭鳴。他擅長政治理論和歷史理論,在政治理論上是縱向的。

談世界大事,如《新論》(我)說,“當今世界大事,治。

但不安,亂而不危,紀綱站粗不舉,無突變

而且還有壹種慢病。“分析當時的政治形勢可以壹針見血。論皇帝

書上說“不要急著在這個世界上沒錢”,也是對的。在同壹歷史上

像父親和兄弟壹樣,我們應該古為今用。《六國論》評論齊、楚、燕、趙不能前擁高麗、魏國,聯合抗秦,暗喻北宋前有患敵,後有樂腐的現實。比較劉備和劉邦,《三國誌》評價劉備“智短而不勇”,“不知是因為未能取勝”,也隱含著前車之鑒。

蘇轍對古文也有自己的見解。在《尚書·密漢》中

《太尉》書曰:“文者,氣之形也。但是,寫字不能學,氣可以養。”認為“養氣”在於內在修養,但更重要的是要靠廣闊的人生閱歷。所以司馬遷被贊為“周遊列國,遍遊名山大川,交遊燕趙,所以散文疏而頗奇。”他的文筆是汪洋的,也是滿滿的儒雅。如《黃州快哉亭記》集景、敘、抒情、議論於壹爐,在浩瀚的海洋中洋溢著怒意,鮮明地體現了作者散文的風格。

蘇轍的賦也寫得好。比如傅的贊畫。

同宗作家朱模對竹的情態描寫細致、寫實,富有詩意。

蘇轍在寫詩方面試圖趕上蘇軾,今天也有不少詩,但是

與蘇軾相比,無論是思想還是才華都遜色不少。大多數早期的詩歌

他寫生活瑣事,歌頌事物,寫風景,尤以蘇軾為甚。春風格

樸實無華,沒什麽文采。晚年退休到潁川後,了解農民生活。

寫了許多詩歌,如《秋收》,深刻地反映了現實生活。寫個人生活感受,藝術成就也較早期為多,如《南齋竹》:“居少塵室,妻清閑。走到南窗修竹,如見舊西山。”意境悠然,味道悠遠。蘇轍對詩歌有自己的想法。他的《詩中五病》以思想內容為標準,對李白、白居易、韓愈、孟郊進行了批判。比如說李白“華而不實”、“唐朝人為不懂詩”等說法,在宋代就有代表性。

蘇轍寫了六安季承,包括後稷和三際,* * * *

共84卷,有“四系”活字本。還有,欒城趙穎收藏

卷12,附《四輯》壹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