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中“聽見了雞鳴,看見了旭日”巧妙地寫出了在城樓上看見旭日的輝煌景象,表現了詩人的朝氣蓬勃和對未來的信心。和最後兩句,使全詩既有生動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憂雲遮日,惡臣遮賢人,詩人加“無畏”二字。表現出政治上高瞻遠矚,不畏邪惡的勇氣和決心。
“不怕浮雲遮望眼,只怕最高境界。”是這首詩的點睛之筆,體現了“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人生哲學,警示後人不要只關註眼前利益,要有高瞻遠矚的思想境界。生活就像爬山。只有不斷學習,努力提升自己,提升自己的思維,修養,格局,才能實現自己的抱負,取得成功。?
擴展數據:
王安石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和改革家。他不僅是北宋傑出的詩人,在“唐宋八大家”中,在北宋乃至中國散文史上,他的散文也是獨樹壹幟的。
王安石寫《登飛來峰》這首詩時,年僅30歲。那時,他年輕氣盛,雄心勃勃。所以,表達他的感情,寄托他對登飛來峰的強烈感情,可以看作是新法實施的前奏。
人無完人,王安石在變法中表現出了他的固執和倉促;用人有失誤,人際交往有不當。但這壹切根本不影響他成為壹個優秀的人。王安石之所以成為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和文學家,是因為他出身於壹個具有豐富文化藝術傳統的家庭。
受家庭濃厚的文化氛圍和父母的嚴格教育,王安石從小就愛讀書。當他十三歲的時候,他經常去他叔叔家。那裏的春天,鮮花盛開,蜜蜂和蝴蝶在齊飛,風景非常美麗。他和表兄妹們在那如畫的自然環境中壹起讀書寫作,沒有人圍觀,他們滿懷熱情,懷著名利雙收的夢想,實現人生的遠大抱負。
在他叔叔家,他還認識了當地的“神童”方仲永。據說這個人五歲就沒見過筆、墨、紙、硯。有壹天,他突然為這些東西哭了,他爸爸就去鄰居家借了壹個。他立即寫了四首詩,並題寫了自己的名字,很快就在全鎮的文人中傳開了。
從此以後,人們請他寫詩,他壹下子就能寫得很好,文理也相當不錯。村裏的人把他視為巫師。慢慢地,有人邀請他們父子倆去參觀,用錢買他的詩。看到有利可圖,父親整天領著他到處走訪村民,不讓他繼續學業。
王安石再見到方仲永的時候,方仲永已經十二三歲了,已經不像過去傳說中那麽好叫他詩人了。王安石對此事感觸頗深。他意識到了後天學習的重要性,更加激勵自己努力學習。為了警示後人,十年後,他還就此事寫了壹篇文章《商鐘勇》。
百度百科-鄧飛來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