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也是古代詩文中常見的對象。但在古代詩文中,古人很少直接稱之為“秋風”,而代之以“西風”。例如:
昨夜西風雕碧樹,我獨自上高樓,望天涯。(晏殊《最近的花》)
西風親吻著太陽的光芒,眼前是漢朝的陵墓和皇宮的宮殿。(李白《憶秦娥》)
歸帆去夕陽,背上西風,酒旗斜。(王安石《桂枝香》)
在陰影裏化妝,妳想說話。西風是旺主嗎?(顏《最近的花》)
渭河西風,落葉紛亂,詩情轉身。(周邦彥的《齊天樂》)
墨濤不忘我,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醉花吟》)
古道西風瘦子。夕陽西下,腸斷人在天涯。(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中國古代的四季往往與“方位”(東、西、北、南)、“五行”(水、金、木、土)、“五色”(藍、紅、白、黑、黃)聯系在壹起。秋天在方位上與“西”相對應,所以“西風”也是秋風,它們在意義上是相通的。而且在方位上,中國古代有“天圓地方圓”的思想,中央(中原)是正的。先秦時期的西部是西戎,漢代的西部是西域。總之,遙遠的西部給人的感覺是壹片廣闊的沙漠,黃沙漫漫,飛沙走石,壹片貧瘠、荒涼、蕭瑟、毫無生氣的景象。同時,西方,在方向上,也是夕陽西下的壹面,有黃昏的意思,憂傷,淒涼,蕭瑟。我們甚至可以想到從西伯利亞吹來的寒風,有種“西風來了,寒冬快到了”的感覺。
在古詩詞中,西風的意象更適合表達悲傷、寂寞、淒涼、淒涼、悲傷、蒼涼等悲傷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