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同理心是情商的關鍵。共情的本質是什麽?

同理心是情商的關鍵。共情的本質是什麽?

1、

當我們說壹個人情商高的時候,往往是指這個人能夠照顧到別人的感受,做出自己預期的反應。

每個人都喜歡和他相處,因為和這樣的人在壹起感覺很舒服。

他們總能理解妳,讓妳省心省力,在不經意的小細節中感受到被關註的小快樂。

也有很多反對高情商的群體,比如直男巨蟹,比如自私鬼。

他們的特點是,比起周圍的壹切,他們更關註自己,甚至是親密關系中的另壹半。

這樣看來,我們似乎可以把兩者的區別歸結為是以自我為中心,還是能夠同時照顧到他人的感受。

但是當然,這樣壹概而論就有點模糊了。我們更願意用壹個詞來形容,那就是感同身受。

共情在情商的培養中被放在首位,在博弈論、親密關系的秘密等等中也占有很大比重。

我們對共情的理解,主要在於我們能夠比較自己的內心和感受,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用對方相似的認知去思考。

既然是壹種能力,那這種能力是怎麽來的?為什麽有的人有,有的人沒有?

2、

共情的壹個核心是情感替代。

情感代入如果放在生活場景中可能不太容易,但是我們換個角度吧。

比如我們在看壹部電影或者小說的時候,心情總是可以隨著主角的經歷而變化。我們有時會開心地笑,有時會哭,有時會像主角壹樣憤怒,有時會陷入悲傷。

這也是壹種情感上的替代。

至於為什麽,目前的腦科學已經幫我解開了謎題——都是因為我們大腦中的鏡像神經元。

什麽是鏡像神經元?就是看著電視劇裏有人吃著好吃的,忍不住咽口水。

吞咽唾液的動作是因為妳大腦中的鏡像神經元在工作。

這個神經細胞可以把壹個因為視覺、聽覺、知覺等信號而沒有發生的想象畫面模擬成鏡像,讓妳的大腦做出相應的反應。

所以當妳看電影,看到裏面的離別,妳會難過。看到裏面的美食,就會咽下口水。看到裏面的性感男女,會臉紅心跳。

當妳執行某種行為,或者看到別人執行類似的行為,對應的反應就是鏡像神經起作用了。

對我來說,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現在的電視劇裏,有時候我會跳過看壹些特別尷尬的情節,因為這開啟了我的尷尬恐懼癥。

還有恐怖場景,悲傷場景等等。

回到共情的問題,鏡像神經的作用是,當妳看到對方的時候,妳的鏡像神經裏出現了什麽?

為什麽每個人出現的方式都不壹樣?

3、

同理心是壹種本能,人與生俱來。

但是每個人的“* * *愛”都有不同的側重點和程度。

不是每個人對所有感情的喜愛程度都是壹樣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還在路邊看到壹個衣衫襤褸的乞丐,身體殘疾,蓬頭垢面。

有些人看到的是這張圖的鏡像。如果他們變成這樣,壹定很可憐,很不幸,所以會因為自己的“* * *情懷”而產生同情,想要幫助他。

但是有些人看到這張圖,會覺得這個人的衣服好臟,鏡像裏包含了會讓他惡心的臟東西,或者臟了之後的畫面,會覺得他要更進壹步。

每個人看到的東西是壹樣的,鏡像神經元產生的圖像是完全不同的。這些感覺是私人的,不同的。

同壹部電影包含了音樂、美術、建築、繪畫、詩歌、舞蹈、文學故事等多種藝術形式。在這1個小時裏,每個人感受到的都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這導致了很多好電影。妳看了很多評價壹般的電影,但妳就是覺得特別好。

因為每個人的經歷不同,生活環境不同,觀點不同,鏡像神經元被激活的模式也不同。

所以* * *情感能力可以鍛煉?

4、

當然,市面上也有很多共情的重要性和鍛煉技巧。

而是總結為四個字——感同身受。

讓妳在另壹個角色中體驗妳所知道的,所思考的,所感受的。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畢竟每個人的鏡像神經反應模式都是由認知和環境塑造的。

我們要做的就是主動開啟鏡像模式——同步。

同樣壹塊巧克力,看到那誘人的樣子就饞涎欲滴,但是有的人吃了之後馬上就可以切換成變胖的樣子,鏡像會變,決定會變。

鏡像中出現的就是目的,可以自然調整。

就像上面那個乞丐的例子,每個人的鏡像反射模式不壹樣,情緒也不壹樣。

覺得自己臟的人,不代表他不會同情,而是他的第壹反應模式是臟。如果他繼續思考和鏡像,他可能是下壹個同情的人。

我們有的鏡像就是主動鍛煉,主動按照社會期望鍛煉,對方期望鍛煉。

我們需要什麽情緒,取決於社會期待什麽情緒,對方需要什麽情緒,什麽情緒有利於自己的成長。

基於理解和交流的期望,鏡像神經需要的是感知對方的情緒,在當前場景中,對方立場的情緒,感知他人的感知。

5、

當然,這還是比較籠統的,沒有意義。

這裏有壹個特別的方法,對鍛煉自信,擺脫害羞也很有用。

這叫人生導演,壹個自我角色轉換的遊戲。

在每壹場戲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要扮演。

在親密關系中,妳是男朋友,她是女朋友。

在家庭關系中,妳是兒子,她是母親,他是父親。

在職場關系中,妳是員工,他是經理。

在小區裏,妳是新住戶,他是住了好幾年的老鄰居。

當這個場景出現壹些沖突或者矛盾,需要溝通或者遊戲的時候,或者日常生活中。

首先明確角色,明確自己的定位和感受。

然後,把自己換成導演,然後給自己分配不同的角色,換人後再重新演繹整個過程。

最後,切回現實,重組關系。

當然,遊戲還有很多變化。最重要的是第二步,從第三者的角度切入自己,然後給自己安排新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