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別康橋》是壹首關於風景的抒情詩,表達了三種情感:懷舊、告別和幻滅後的感傷。
“我輕輕地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輕輕地揮手告別了西方天空的雲。”這首詩可以用幾個字來概括:節奏緩慢,動作輕盈,情意綿綿,同時又帶著淡淡的憂傷。最後的《西邊天空的雲》為後面的描寫打下了絢爛的色彩,整個景色被夕陽映照。所以這首詩為全詩定下了基調。
“河邊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浪中的倩影蕩漾在我的心間。”這首詩真正描寫的是何康河的美麗。同時,古詩詞中的柳“柳”——“留”有送別之意,給詩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少牽掛被“蕩漾在心頭”表達得十分生動。他用了類比(擬人,模仿)。
這壹節與第三節緊密相關:“軟泥上的綠草在水下搖曳;在康橋的柔波中,我願做壹株水草。“第三段詩突出了何康的寧靜和自由的狀態,自由和美是徐誌摩所追求的。同時表現出壹種愛,水草似乎在歡迎詩人的到來。而且並沒有完全脫離中國詩歌的意境,但與中國古代詩歌有相通之處,即物我合壹。
第二節重在改變客戶,第三節重在把客戶變成客戶,讓兩者融為壹體,讓人過目不忘。這兩首詩恰恰說明了徐誌摩與劍橋的密切關系。
第四季是轉折點:“那榆蔭下的壹潭,不是清泉,而是天上的彩虹,在浮躁中粉碎,沈澱出彩虹般的夢。”這首詩采用了現實與虛構的結合。“實”是景物的描寫,“虛”是象征手法的運用。壹池水很清,輝光倒映。“不是清泉,是天上虹”,而且是紅光,是實實在在的文字。
第五節,“做夢?撐壹根長竿,慢慢追溯到更綠的草地,裝壹船星光,在星光的燦爛中歌唱。”這首詩是徐誌摩對前世的記憶和懷念。他在劍橋住了兩年。那個時候,他有自己的理想,生活很充實,對明天充滿希望。
二、評價
《再別康橋》是徐誌摩壹生追求“愛、自由、美”的具體反映。詩中理想主義的情感表達分為兩個層面,壹是對當年劍橋求學的回憶,二是對當年愛情受挫的追憶。
壹.全文
再次向劍橋告別
我輕輕地離開了,
當我輕輕地走來;
我輕輕揮手,
告別西方的雲。
河邊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海浪中的影子,
心中蕩漾。
軟泥上的綠草,
油乎乎的,在水底搖曳;
在何康河輕柔的波浪中,
我願意做壹株水生植物!
榆樹陰下的壹個水池,
不是清泉,而是天空中的彩虹;
在漂浮的藻類之間被壓碎,
沈澱出彩虹般的夢。
尋找夢想?舉起壹根長桿,
回到更綠的草地;
充滿星光,
在星光燦爛的地方演奏歌曲。
-
但是我不會放歌曲,
靜靜的是壹支送別的笛子;
夏蟲也為我沈默,
沈默是今晚的康橋!
-
我悄悄地離開了,
正如我悄悄地來了;
我揮了揮袖子,
不要帶走壹朵雲。
二。筆記
⑴綠草(xìng):多年生草本植物,葉略圓,浮於水面,紮根於水底,花黃色。
⑵大搖大擺:這裏是“無憂無慮”的意思。
⑶篙(gāo):用竹竿或杉木制成的劃船工具。
(4)向後(Si):逆水流方向而行。
第三,背景
這首詩寫於1928,165438年6月6日,初版於《新月月刊》1928,10,署名徐誌摩。劍橋,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1920年6月至10月1922年,詩人曾在此求學。
劍橋時期是徐誌摩人生的轉折點。詩人曾經來自《虎序》中的陳導:24歲以前,他對詩歌的興趣遠不如對相對論或民事契約論的興趣。是何康的河水打開了詩人的心扉,喚醒了詩人長久以來被禁錮在心中的命運。所以他後來深情地說:“劍橋教會了我開闊眼界,我的求知欲是劍橋喚起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劍橋給我的。”
四。作者簡介
徐誌摩(1897 65438+10月15—1931 65438+10月19),浙江海寧石霞人,現代詩人、散文家。原名張壹,在英國留學時改名為誌摩。用過的筆名:南湖、施蟄存、、顧、、、仙鶴、刪我、信壽、荒溝、桓等。徐誌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
1915畢業於杭州壹中,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北京大學。1918去克拉克大學學習銀行業。我將在十個月後畢業,獲得學士學位和壹等榮譽獎。同年轉入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院,進入經濟系。1921年赴英國留學,成為劍橋大學特長生,學習政治經濟學。在劍橋的兩年,我深受西方教育和歐美浪漫唯美詩人的影響。奠定了他浪漫的詩歌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