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擴大選材範圍:圍繞“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這壹命題,結合表格、圖片、統計數據、書面表達等方式給出題目,涵蓋科學、社會科學、現實生活等多個領域。目的是考察考生的綜合能力,展現考生的綜合素質,為考生自由思考提供條件和情境。
2.增加核心素養的內容:減少程式化的比重,增加部分核心素養的內容。
3.創新命題方法:考試目標和內容由“封閉式”向“開放式”呈現轉變,模擬生活中真正會遇到的情景,給考生命題。
4.科目和分數的變化。原高考考試科目分為文科、數學、外語和文學綜合(歷史、地理、政治)、理科兩類,即語文、數學、外語和理科綜合(物理、化學、生物)。其中,各科滿分150,文綜或理科綜滿分300。
5.取消文理分科。原來高考分文科和理科,數學試題也和文科、理科不壹樣。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科,學生將根據個人學習興趣、學科優勢和高校選考科目要求選擇確定考試科目,知識結構將變得更加多元;同時,數學科目將不再區分文理,所有考生將使用同壹張數學試卷。
6.防疫:每個考點配備壹名防疫助理考官。教育部要求,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完善高考工作機制。各地學校要提前研究規劃,合理安排特殊類型招生的相關考試時間;認真落實國家教育考試集團考試防疫要求,結合疫情防控實際情況,進壹步細化集團考試防疫工作方案,制定防疫工作標準,強化命題試卷、考點、評卷等場所的防疫措施,確保廣大考生和考試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做好考生和考官的日常體溫測量和身體健康監測工作,各考點按要求配備防疫副主考,設置必要的隔離檢查室和設施,配備足夠的防疫物資;認真落實檢查室溫度檢測、全面消毒、通風、間距等措施。各地要成立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考試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領導小組,完善考試突發事件、疫情突發事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及時妥善處置各類突發事件。重大事件處理決定應向當地省(區、市)黨委和政府報告,並及時上報教育部。各地學校也要加強考點管理,嚴肅考風考紀,加大人員錄取檢測力度,嚴格落實考場、視頻“雙監考”和巡考制度。
7.名額:貧困縣脫貧後仍可享受專項計劃。各地學校要嚴格執行教育部批準的本科招生計劃,不得隨意變更招生計劃;繼續實施國家支持中西部地區招生合作計劃,綜合考慮生源數量、辦學條件、畢業生就業狀況等因素,繼續將招生計劃向中西部地區和考生人數較多的省份傾斜。中央部門所屬高校要嚴格控制屬地招生計劃比例,合理確定分省招生名額。根據中央脫貧攻堅相關部署,專項計劃實施區域內的貧困縣,脫貧後仍可享受2021年專項計劃政策。
8.強基計劃:優化校考內容和形式。2021,試點高校仍在實施強基計劃。教育部要求各試點高校完善招生程序和方式,提高人才選拔的科學性;要優化高校考核內容和形式,充分利用考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考察其思想品德、專業興趣、科研誌向和吃苦耐勞精神,努力選拔“有誌向、有興趣、有才華”的優秀學生;加強與中學的溝通,幫助學生了解強基計劃專業的優勢、培養模式和發展前景,引導適合的學生報考;要進壹步優化人才培養模式,為學生設置多學科交叉培養的課程體系,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的能力。各地學校要把分類考試招生作為高職招生的主渠道;統籌安排高職院校分類招生計劃,重點安排區域經濟建設急需、社會民生領域緊缺、就業率高的專業;逐步取消中等職業學校本科貫通招生,適當擴大學前教育、護理、養老、健康服務、現代服務業等領域的中高職貫通招生規模。
9、成績:高考成績不提供給中學。教育部也明確,加強高校招生批次管理,不允許隨意安排普通批次招生專業提前批次招生。各地要開展招生秩序專項治理,嚴肅查處違規宣傳、違規設置獎金爭奪生源、違規承諾錄取等行為;嚴厲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對疏於管理,造成考場秩序混亂、作弊嚴重、招生嚴重違規的,要依法依規嚴肅處理相關責任人,並追究責任;對違規承諾爭奪生源的高校和工作人員要追究責任。除教育部規定的具體事項外,只能向考生本人和有關高校提供考生高考成績信息,不得向考生所在的中學及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嚴禁宣傳炒作“高考狀元”、“高考升學率”、“高分考生”;嚴禁地方政府、學校和培訓機構依據高考成績對師生進行獎勵。
2021高考新變化對學生的影響:新變化與之前的高考相比,有了很多創新和突破,真正以育人為導向,打破了之前的“唯分數論”。對那些延長了學習時間,很努力的同學影響最大。也許他們在應試教育下通過努力可以取得好成績,但是新高考改革後,這些學生將是最大的沖擊。
新的變化優化了情境設計,增強了試題的開放性和靈活性,減少了需要記憶的分數。“機械刷題”的應試教育時代即將成為過去。也就是說,考生要加強命題方向、題型、創新點、反套路分析等方面的訓練,在學習中註重思考、應用和創新。同時,他們要鞏固基礎知識,建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構建系統的知識結構圖,形成靈活的解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