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全國各地的民歌,是詩經的精華。它唱出了愛情、勞動等美好的事物,也唱出了對鄉愁和反壓迫反欺淩的遺憾和憤怒。往往通過反復疊加反復吟誦。壹首詩中的每壹章往往只有幾個字的不同,這就顯示了民歌的特點。
雅俗分雅俗和瀟雅,多為貴人祭祀、祈福豐年、歌頌祖先的詩詞。《大雅》的作者是壹位貴族學者,但他對現實政治不滿。除了宴歌、祭歌和史詩,他還寫了壹些反映人民願望的諷刺詩。瀟雅也有壹些民歌。
《頌》是祠堂祭祀的詩。《雅》和《頌》中的詩歌對研究早期歷史、宗教和社會具有重要價值。其中賦40篇,雅105篇(6篇無詩,不算),豐數量最多,* * * 160篇,共305篇。古人取其整數,常說“詩三百”。
擴展數據:
春秋時期《詩經》的編纂本身主要是為了應用:
第壹,作為學習音樂和背誦詩歌的教材。
其次,它是壹首宴飲祭祀的禮歌。
第三,它可以在外交場合或演講回應中作為表達自己感情的工具。
另壹方面,《詩經》的社會功能是社會(包括士大夫和朝廷統治者)用它來宣傳和實踐修身治國。這是《詩經》編纂的目的之壹,也是《詩經》產生之時壹些士大夫極力提倡和推動的內容。
孔子的"興、關、群、怨"理論闡明了《詩經》的社會功能,既指出了《詩經》以形象感染人、喚起讀者想象和聯想的文學特點,又符合社會生活,取得了實際效果。
百度百科-詩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