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昆侖
作者:現代毛澤東
原來是生,昆侖山,閱盡人間春色。妳像三百萬條飛翔的白玉龍,劃破了蒼穹。夏天溶解,河水滿,人是魚是龜。誰評論過千年工作的罪行?
現在我叫昆侖,沒那麽高,沒那麽多雪。安德魯倚天拔劍,把妳切成三段?壹塊留在歐洲,壹塊給美國,壹塊還給東方。和平的世界,整個世界都像這樣又涼又熱。
“翻譯”
妳見過人間的春天和秋天。妳雪山般的身軀飄揚著千萬道冰脊,妳把它攪入骨髓。夏天,妳的冰雪在融化,河流在流動。有些人可能會葬身魚腹。有誰評論過妳千年的功過?
今天我要講的是昆侖。我不希望妳這麽高,這麽多雪花。我該如何對著藍天拔劍,把妳切成三段?壹個是歐洲的,壹個是美國的,壹個是日本的。在這個和平的世界裏,整個地球都會像這樣感到溫暖和涼爽。
[註釋]
從天而降:從天而降,穿越空氣;出生,超越世界。描述這座山的高度和險峻程度。
莽:莽且高。《小二丫》:莽,大也。後人引申出莽撞、魯莽、猛健的含義。
昆侖:昆侖山,又名昆侖徐、昆侖山或玉山。
閱盡人間春色:閱盡,觀盡,觀盡,觀盡。人間春色,不僅指大地春色,也指人間衰亡繁華。
飛宇龍300萬:宇龍,白龍;三百萬是形容它的。
挑起:大驚小怪。在早期的白話作品中,“搞”這個詞叫“攪”。
周天寒車:凍得滿天飛。
溶解:雪融化,融化。
"創建背景"
毛澤東這個詞寫於1935。它首次發表在1957年1月的《詩歌雜誌》上。當時中央紅軍已經走完了長征的最後壹程,即將到達陜北。毛澤東登上了岷山的頂峰,遠眺浩瀚的昆侖山。
全詩賞析
“念奴嬌昆侖”是壹個非常復雜的詞,其主題的豐富性可能會讓細心的讀者不知所措,壹頭霧水。在這首詩中,毛澤東的胸懷不僅包含了祖國的河山,更包含了整個人類世界,其氣魄堪稱八荒之竭,涵蓋了整個世界。那麽,它的主題是什麽呢?在1958 65438+2月21上這個詞的註釋裏,作者向我們透露了答案:“昆侖:主題是反對帝國主義,不是別的。”然後作者繼續註釋,
“把壹句‘壹截中國’改成‘壹截華東’。忘記日本人民是不對的,所以英美日都參與進來了。”
當讀者讀到“把妳切成三塊?當壹塊留在歐洲,壹塊給美國,另壹塊還給東方的時候,妳肯定會問,毛主席為什麽要把昆侖分成三塊給英美日呢?按照作者的解釋,是反對帝國主義。順著這個思路走下去,我們會豁然開朗。
縱觀毛澤東的壹生,壹直如此
“心系祖國,放眼世界”的人,不屑壹寸得失,輸不起贏。他擁抱世界的野心始於少年時代,隨著時間的推移,絲毫沒有減退,反而越來越高,壹波接壹波。最後,在1935,10這壹個月,以昆侖山為起點或誌向,壹舉表達了對整個世界的義務、責任和抱負。這些都很具體。說到底,就是要把世界無產階級革命事業進行到底,要把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傳播到世界各個角落,形成燎原之勢,從東到西,從南到北。毛澤東關於世界革命的整個思想體系已經初露端倪。從這壹天開始,直到後來,他提出了第壹、第二、第三世界理論,最大限度地團結了不同膚色、不同民族的革命同誌,反對帝國主義。為此,“壹塊留在歐洲,壹塊給美國,壹塊還給東方”是把中國革命的經驗和毛澤東思想傳遞給他們,而不是真的把昆侖切成三塊給他們——以上也可以說是這首詩的思想境界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