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裏(1127-1206),漢族,名廷秀,成寨人。冀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宋代傑出的詩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秀才。他被授予贛州居士的職位,後來被調到永州零陵縣,在那裏他遇到了流亡的張軍,並受到他的鼓勵和教導。孝宗即位後,張浚入相,舉薦萬歷為臨安府教授。任前受父喪,役後改知奉新縣。乾道六年(1170),任郭子博士,從京官做起,不久移至太常城,調至少監。惜春元年(1174),宣改知漳州,知常州。六年,在廣東常平籌茶鹽,鎮壓沈氏義軍,升為廣東省大牢。不久,他的母親把他丟了職,他被召回吏部,升為大夫。十二年(1185)五月,他寫了壹封應對地震的信,談了時政十件事,勸蕭宗谷擱置急事,做好對敵準備,堅決反對壹些人提出的棄淮投降長江的建議,主張選拔人才,積極備戰。第二年,他擔任樞密院詳細督察和王子的仆人。十四年(1187),跳槽到壹個監督少的秘書。高宗崩時,萬歷指責洪邁為張浚爭取應得的殿祭享受而“指鹿為馬”,惹惱了孝宗,使他知道了雲州(今江西高安)的事。光宗即位,稱秘書監。邵熙元年(1190),任金國和鄭丹大使,兼紀錄院審核人。最後因為孝宗對他不滿,是江東轉運的協議。朝廷要在江南各郡花鐵錢。萬歷以為不方便,拒奉聖旨,改往贛州。萬歷見自己的野心得不到施展,不肯赴任,乞求壹個祠官(無實際官職,只領壹個祠職,等於退休)而歸。此後,他再也沒有做官,幾次被叫到北京,但都辭職了。禧二年(1206),因痛恨韓侂胄玩弄權術,為國犯錯,於是悲憤而死,官至最後成了墨哥秀才,封為“文傑”。
楊萬裏壹生主張抗戰,反對下跪投降。在他給皇帝的許多書、策、文中,多次哀嘆陳家之病,強烈批判投降的錯誤,愛國之心溢於言表。他是壹個誠實的官員,盡最大努力不打擾人民。當時詩人姬旭稱贊他“清如水,窮有金”(《投楊承齋》)。江東轉讓協議完成後,他本該有壹大筆錢,卻棄於官庫,分文未還。他堂堂正正,遇事敢於直言,批判時弊,無所顧忌,所以永遠不能有大用處。事實上,他做官並不努力,在北京做官時就時刻準備著丟掉官位。於是,他提前準備好從杭州回家的路,鎖在箱子裏,藏在臥室裏,不準家人買任何東西,怕他離崗回國行李累贅。後來,在韓倜周主政的十五年間,韓新建南園要他寫“錄”,答應賞賜高官,但萬歷堅持不做,說“官可棄,‘錄’不得。”為了阻止幾件事,妳可以把他想象成壹個人。詩人葛自詡“骨氣如石”(見《南宋聖賢集》)。葛吳懷集》),這不是壹個美麗的詞。
楊萬裏壹生熱愛農村,同情農民,寫了許多反映農民生活的詩歌。比如悲憫農民、農家嘆息、秋雨嘆息、悲憫幹旱、渡白沙竹技歌等。描寫農民的疾苦,宋四季詞,打秧歌等。描寫農民的苦與樂,看著雨,以及城市道路上的雜趣留給後人等等。形容安居樂業的喜悅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