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元宵節為什麽要掛紅燈籠?

元宵節為什麽要掛紅燈籠?

關於打燈籠的起源,有很多說法。壹個廣為流傳的說法是,元宵節打燈籠的習俗始於東漢。東漢皇帝劉莊提倡佛教。他聽說正月十五有佛門高僧觀舍利子,點燈籠拜佛,於是那天晚上所有的士紳和老百姓都掛燈籠。後來,這個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了盛大的民間節日。這個節日經歷了從宮廷到民間,從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唐朝開元年間,為慶祝國家富強、人民平安,人們紮燈籠,以閃爍的燈光象征“彩龍吉祥、民富國強”,打燈籠的習俗從此廣為流傳。正月是農歷的第壹個月。古人把夜晚稱為“曉”,所以他們把正月十五叫做元宵節。正月十五是壹年中第壹個月圓之夜,也是元朝的開始。在春回的夜晚,人們慶祝這個節日,慶祝春節的延續。元宵節,也稱為“上元節”,根據中國的民間傳統,在這明亮的夜晚,人們點亮成千上萬的燈籠來慶祝。外出賞月,點燈籠,放火焰,享受解決燈籠上的謎語,吃元宵,家人團聚,慶祝節日,元宵節也叫元宵節。元宵節燃燈的習俗起源於漢代,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繁榮。宮殿裏和街道上到處都掛著燈,還建造了高大的燈籠輪、塔和樹。唐代大詩人陸在《十五夜觀燈》中就曾這樣做過。到了宋代,對元宵節更加重視,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持續了五天,花燈的樣式更加豐富。在明代,元宵節將持續10天,是中國最長的元宵節。清代雖然只有三天的賞燈時間,但賞燈活動規模之大,盛況空前。除了燒燈籠,還放煙花來娛樂。“燈謎”又稱“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加的壹項活動,出現於宋代。南宋時,都城臨安每到元宵節都會做燈謎,猜燈謎的人也很多。當初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上,貼在五顏六色的燈籠上讓人猜。由於謎語具有啟發性和趣味性,在傳播過程中受到社會各界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