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課程之美”是南明教育團隊歷時八年研發的課程體系。南明教育前身是新教育研究中心,2006-2065 438+04主持新教育實驗的理論探討和課程開發,由甘國祥、王誌江、魏誌遠、馬玲發起。朱永新教授倡導的新教育實驗是壹項民間教育改革行動,是國家教育科學“十五”和“十壹五”重點課題。壹個以教師成長為起點,以十個行動為途徑,旨在幫助新教育成員過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教育實驗。
好在2020年特別寒假期間,通過“互計雲班渡”聽了朱永信教授對“新教育”的解讀,大開眼界。“過快樂完整的教育生活,做壹個自我實現的自由人。”是新教育的核心。
馬玲老師分享了她在漢臺新教育實驗小學的班級管理和語文課程教學。面對沙嶺廣大草原、丘陵、農村的孩子,她要讓每壹個孩子都充滿自信。她帶著孩子從分離的焦慮,沒有規則的上躥下跳,空白的學前教育,嚴重缺失的家庭教育,冷漠的人際交往,到40分鐘寫完壹篇幾千字的論文,個性化分析人物性格,大膽展示才藝表演的能力。孩子無限潛能的挖掘,離不開“全人之美”和馬玲老師的辛勤付出。
?“全人之美”倡導的新課程理念包含了兒童是課程主體的內涵;“生活世界”是課程內容的範圍;課程是兒童通過反思和創造性實踐建構生命意義的活動。課程學習活動的方式是基於理解、體驗、反思、探索和創造;教師和學生不是簡單的課程執行者,而是課程的創造者。
?“全人之美”的形體課程、藝術課程、人格(道德、情感、禮儀)課程、智力課程在馬玲老師的毛毛蟲課堂的班級建設和語文教學中得到了很好的運用,取得的效果令人驚嘆。小學生可以閱讀《三國誌》、《資治通鑒》、《射雕英雄傳》、《西遊記》等經典書籍和各種文學作品,並對書中刻畫的人物進行個性化的塑造。
?“創造完美課堂”,在新教育的生命敘事和道德人格發展理論的指導下,利用幼兒新教育課程的豐富營養,馬玲老師帶著孩子們早上背誦,下午閱讀,晚上拯救,把理想課堂的三重境界作為所有學科的追求目標。師生共同書寫了壹個教室的成長故事,形成了壹種具有自己個性特色的教室文化——小毛毛蟲教室。寓意深刻的班名,獨特的教室裝飾,與教室裏每壹個生命的成長融為壹體。
在課堂演示中,馬玲老師演示了帶領學生在漢臺最高的山頭上晨讀印度詩人泰戈爾的詩《吉檀迦利》的過程,並與中國王國維的《治學三境界》進行對比——這是壹門針對學生的道德人格課。還有遊泳、輪滑、詩歌、吉他、戲劇、養羊...這些都是漢臺學生校園生活的壹部分。
??我多麽希望回到童年,坐在他們的教室裏,我多麽希望曾經是他們的學生。他們用自己的品格、知識、責任和愛心,點燃每壹個孩子心中的真善美。
作為壹名有著20多年教學經驗的數學老師,也許我根本達不到“全人之美”這門課程,但我心中對“全人之美”這門課程有著初步的意識。即使我今天並不優秀,但我至少有壹顆走向優秀的心,這樣我才能帶領我的孩子走向優秀。如果壹個老師缺乏能量和成長,他的課堂就無法獲得能量和成長。正如魏誌遠老師對新教育網的學生們說的那樣:“當我們的內心充滿軟弱和恐懼時,恐懼和暴力就會出現在課堂上;當我們的內心充滿迷茫和困惑時,課堂就會表現出浮躁和無序;當我們遠離閱讀和思考,課堂就會顯得淺薄和輕率;當我們充滿借口和不滿時,教室裏就會充滿抱怨和缺乏責任感...總之,當我們的心靈失去了活力和滋養,課堂也就失去了活力和進壹步發展的可能。"
?所以,我想成為壹名充滿能量,向上成長的老師,用我的壹言壹行去影響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