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的前面景物很密,十四個字寫了六個場景,後面的畫面卻特別稀疏。兩首詩只寫了壹件事:睡在山寺的夜鐘裏。這是因為寒山寺的午夜鐘聲是詩人在楓橋夜泊中得到的最生動、最深刻、最富有詩意的印象。《月落》、《霜夜》、《江邊釣魚》、《孤舟》等場景。,從各方面都表現出了楓橋附近夜泊的特點,但不足以傳達它的魅力。在漆黑的夜裏,人的聽覺上升到第壹位去感受外界事物的視線。而寂靜的夜鐘給人的印象特別強烈。這樣,“子夜鐘聲”既襯托了夜的靜謐,又透露了夜的深邃和清澈,詩人躺著聽鐘聲時的難言之情,無以言表。
看來這裏不能忽略“姑蘇城外寒山寺”。寒山寺位於喬峰西部,始建於梁朝,唐朝僧人寒山曾在此居住,因此得名。喬峰的詩意之美,與這座古老的寺廟壹起,帶上了歷史文化的色彩,讓它更加豐富動人。所以寒山寺的“子夜鐘聲”仿佛回蕩著歷史的回聲,滲透著宗教情懷,給人壹種古樸莊重的感覺。似乎詩人用壹首詩指出了鐘聲的來源。隨著寒山寺午夜鐘聲的敲響,“楓橋夜泊”的神韻得以完美表達,這首詩不再停留在喬峰秋夜的純風景繪畫層面,而是創造了典型的情景交融的意境。子夜的風習雖然早在石楠就有記載,但把它寫進詩歌,成為詩歌意境的眼睛,卻是張繼的創造。與張繼同時代或之後,雖然有許多詩人描寫子夜,但都沒有達到張繼的水平,更談不上創造出完整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