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移民女孩的詩歌

移民女孩的詩歌

關註“肖偉讀書”,每天帶妳壹起學習,壹起成長。

“這種確切的愛,壹生只有壹次。”

這段動人又悲傷的告白出自電影《廊橋遺夢》。

但是,這樣美好浪漫的愛情,卻是不被社會認可的禁忌之戀。本片講述了美國麥迪遜縣壹個普通家庭主婦和壹個自由攝影師的婚外情。

夏天的壹天,丈夫和孩子出去參加活動,家庭主婦弗朗西絲卡壹個人在家。她悠閑地睡在沙發上,聽著音樂,吹著夏日涼爽的微風,享受著難得的悠閑。?

太陽最焦慮的時候是中午。弗朗西絲卡遇到了羅伯特.金凱,壹個正開車到門口的攝影師,過來問路。熱情的弗朗西絲卡主動提出做他的向導。羅伯特特意送給她壹束野花以表達他的感激之情。弗朗西絲卡認為羅伯特是個紳士,是個好人,所以她邀請他到家裏吃飯。

時間久了,兩人相戀,在壹起度過了四個激情難忘的日子,並由此發展成壹段長久的感情。

這部1996上映、風靡全球的婚外情電影《廊橋遺夢》獲得奧斯卡提名,入選《電影手冊》年度十大電影。很多人評價這是為數不多的把婚外情拍得如此感人的電影。

短暫的四天戀情,讓男女主角壹生思念。

愛情真的有這麽大的魔力嗎??

我不否認弗朗西絲卡和羅伯特之間是否存在真愛,我甚至和很多人壹樣深受感動。但是,我覺得,女人出軌背後的原因,其實比讓他們感動的外遇更值得深思。

因為很明顯弗朗西絲卡生活舒適,家庭幸福。她的丈夫理查德在美國鄉下有壹個大農場,壹家人住在壹棟漂亮的花園房子裏。孩子們也很聰明,丈夫也很可靠,很忠誠。她幾乎擁有了女性所期待的壹切世俗的幸福,但她仍然在年輕時(約40歲)欺騙了65歲的攝影師羅伯特,她在余生中壹直深陷在這段難以捉摸的感情中。這到底是為什麽?

看了兩遍電影,發現主要有三個原因:

01

弗朗西絲卡原本是壹個浪漫美麗的意大利女孩。在嫁給了誠實正直的美國丈夫理查德後,她跟隨他來到了麥迪遜,他們壹起過著安靜穩定的生活。

或許,當初兩個人之間是有愛情的,但是愛情經不起時間和平淡生活的考驗。在日復壹日的瑣碎套路中,曾經的愛情最後化為壹潭死水。

這樣的婚姻,在外人看來可能很幸福,很穩定,但實際上,內部已經有很多危機。只要外界扔出壹塊鵝卵石,這死水就會泛起漣漪。

羅伯特的意外闖入點燃了中年已婚女性弗朗西絲卡對愛情的強烈渴望。

電影裏有個小細節。為了感謝弗朗西絲卡帶路,羅伯特特意為她摘了壹束小雛菊。當弗朗西絲卡接過羅伯特遞過來的花時,她受寵若驚。她丈夫很久沒有給她送花了。?

應該就是在那壹刻,弗朗西絲卡對羅伯特產生了好感。

另壹個場景,在羅馬橋下,羅伯特拿起相機拍了很多弗朗西絲卡在他面前的照片。顯然,他想讓弗朗西絲卡這個美麗的女人永遠留在他的鏡頭裏。

被壹個陌生男人如此近距離地欣賞,弗朗西絲卡看起來很害羞。久違的少女心再次湧動。她感受到了男女之間久違的親情。

然而,她和她的丈夫理查德呢?

當羅伯特問起她的丈夫時,她的回答是:“他很好,很負責,很高尚,很可靠”,但她沒有提到他們之間的感情。

或許,十幾年的婚姻生活早已將兩人的愛情消磨殆盡。丈夫沒有心思去維持愛情,妻子卻總是期待著丈夫的愛情。

《與愛重逢:穿越親密關系的迷霧》寫道:

男女關系的性質決定了它本身的不穩定性,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容易遇到挑戰。所以我們常說,婚姻是需要經營的。

婚姻中的愛情,很多時候,我們不能指望它自然而然的發生,而是需要刻意去維護。

不過刻意維持愛情難免會辛苦,但可能還是比讓愛情消失到危機的時候要好得多。

如果理查德能多關心妻子的感受,多和她互動,妻子能多關心丈夫,也許他們的婚姻就不在這裏了。

02

婚後,女性對家庭的貢獻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更不被理解和尊重。

弗朗西絲卡在婚後全心全意地投入家庭,照顧好孩子,支持丈夫,卻得不到賞識和尊重。事實上,她的內心是孤獨的。

弗朗西絲卡的兒子和女兒都長大了,但他們幾乎從不與母親交流。家庭生活看似溫暖,實則冷漠疏遠。

影片中有壹個場景。早上,弗朗西絲卡壹邊聽音頻節目,壹邊為孩子們準備早餐。女兒起床後去餐廳,馬上換自己喜歡的。在這個家庭中,母親的需求被忽視了。

早餐時,孩子們也吃了自己的食物。兒子和女兒都安心地享受著母親精心準備的豐盛食物,整個過程中沒有和母親有任何情緒和眼神的交流。壹旁的弗朗西絲卡掩飾不住她孤獨的神情。

另壹方面,丈夫似乎不了解他的妻子。整部影片中,很少有向妻子示愛的鏡頭。好像我就是把老婆對家庭的貢獻想當然了。

在談到她為什麽不出去工作時,弗朗西絲卡說:“理查德不喜歡我的工作。”

羅伯特處處尊重她。和弗朗西絲卡相處時,只要她說壹個字“不”,他就不會強求。擔心怕被人說閑話,她帶著弗朗西絲卡離開了家鄉的隔壁城市。

弗朗西絲卡很想和他私奔,但因為對家庭和孩子的猶豫不決,她陷入了巨大的矛盾中。羅伯特對此並沒有不滿和指責,而是安慰道:“我會在這裏多呆幾天,妳可以以後再做決定。”

他想讓她對彼此的感情負責。他當然希望弗朗西絲卡能和他壹起飛走,但他也希望弗朗西絲卡最後的決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所以,他沒有把任何意願強加給弗朗西絲卡。

自始至終,他從未強迫弗朗西絲卡做任何事,而是真誠地表達自己的感情。

對羅伯特的這種理解和尊重讓弗朗西絲卡瘋狂。羅伯特理解並尊重弗朗西絲卡。也許這就是愛情的本質。

結婚後,很多女性放棄理想,回歸家庭,卻得不到家人和丈夫的理解和認可。他們的貢獻和價值不被認可,甚至不被看到。那是最絕望的。

所以,當弗朗西絲卡這個放棄個人發展,選擇退守家庭的中年女性,並沒有得到認可、幸福和尊重。就在她的眼前,壹個溫柔、有趣、受過良好教育的羅伯特出現了,她毫不猶豫地投入他的懷抱,尋找愛和安慰。

03

電影中的弗朗西絲卡是個全職家庭主婦。她沒有自己的工作。她壹生的重心都在丈夫和孩子身上。她的活動大概僅限於農村小鎮,連她自己都沒有時間去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

然而,在結婚之前,弗朗西絲卡也是壹個年輕的女人。喜歡詩歌、音樂等文藝,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和向往。

她曾經是壹名教師,但結婚後,因為得不到丈夫的支持,她成了壹名局限在廚房和家裏的家庭主婦。

沒有事業價值,家庭價值得不到肯定。孩子長大後,不再親近自己,丈夫只是名義上的伴侶。中年女性弗朗西絲卡越來越找不到自己,內心極度壓抑。她迫切需要找到壹個突破口,讓自己喘口氣。

當她與羅伯特* *共進晚餐時,在壹個寧靜的夏夜,他們壹起談論葉芝的詩。羅伯特向她講述了他作為壹名攝影師的流浪生涯,他廣博的知識和美好的過去,這與她在壹個鄉下小鎮的普通生活完全不同,她的父母都很矮。這樣壹個有趣而浪漫的男人對弗朗西絲卡有著致命的吸引力。?

與羅伯特的談話讓她想起了自己輝煌的少女時代和自己的夢想。

婚姻無聊,愛情卻充滿活力。

羅伯特也愛上了這個善良而浪漫的弗朗西絲卡:

生活在異國他鄉,弗朗西絲卡的內心是孤獨的、沈悶的、狹隘的,這讓羅伯特的壹切對她來說都是那麽新鮮有趣,仿佛有壹縷光線照進了她平淡的現實。

換句話說,羅伯特的生活正是她所羨慕和渴望的。弗朗西絲卡愛的不壹定是羅伯特,而是他的自由、瀟灑、充滿驚喜和挑戰。

而這樣的生活方式,對於弗朗西絲卡這個農村家庭主婦來說,無論如何都是註定不可能的。

更進壹步,弗朗西絲卡愛上了另壹個自己。那是壹個現實中和她完全不同的人,但她渴望成為。

而那份讓他們回味壹生的愛,恰恰是“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最好的註解。

愛情的濾鏡放大了彼此的美好和優點,婚姻卻離不開柴米油鹽。就算他們那麽相愛,壹旦真的在壹起了,誰又能確定他們會成為神仙眷侶呢?

愛情喚醒了沈睡的女人,揭露了很多已婚女人出軌的真相。

試想壹下,如果弗朗西絲卡有壹份自己喜歡的工作或職業,平時專註於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桀驁不馴、無拘無束的羅伯特在她眼裏可能就不那麽閃閃發光了。只是壹個有點風度的老人,讓她不會有私奔的想法。私奔之後,她會用余生去追憶。

當壹個女人擁有了最好的自己,當她處於富足的狀態時,外界的煩惱和挑釁都無法輕易動搖她那顆堅定、快樂、穩定的心。

04

當然,這部電影不僅引起了我對婚姻的思考,也讓女主堅守家庭價值觀,兩人念念不忘真摯的愛情,真的很感人。

雖然弗朗西絲卡這個中年婦女渴望愛情,但她最終的選擇是非常理性的。

即使她真的很愛羅伯特,幾次拿起盒子又放下,但她不想因為她的私奔讓全家人都受罪。

她甚至可以認為,即使帶著羅伯特遠走高飛,也未必能過上幸福的生活。

雨中最後的告別,將整部劇推向了高潮。外面下著傾盆大雨。羅伯特的車開在前面,等著弗蘭斯西卡最初也是最後的選擇,他不肯動,而車裏的弗蘭斯西卡抓著把手,已經流下了眼淚……

愛情和家庭,該選擇哪壹個,她陷入了巨大的糾結和痛苦,但還是克制住了自己不顧壹切要和愛人壹起逃離的心。

這樣理性克制的愛情,是美好的,是沈重的,是動人的。

羅伯特沒有等到弗朗西絲卡,最後傷心地離開了麥迪遜這個小鎮,此後再也沒有結婚。

弗朗西絲卡又成了壹個賢妻良母。直到她丈夫去世,她才試圖找到羅伯特,但她失敗了。

幾年後,弗朗西絲卡也去世了。她在遺囑中要求子女將她的骨灰撒在Romanjo:我生前屬於我的家庭,死後屬於羅伯特。

起初,孩子們並不理解母親的決定,但了解了她的過往和心路歷程。他們理解了母親,開始反思和審視他們的婚姻和意義。

同樣,看完這部電影,我對婚姻和愛情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感悟。

付出自由,收獲家庭。

承擔責任,享受擁有。

那年夏天的婉約相遇,遺憾的結局,痛苦的選擇,教會了我們重新審視愛情與責任的分量,重新思考對內在自我的追求,以及婚姻的意義。

也許這就是《廊橋遺夢》成為經典的原因。

親愛的朋友們,感謝妳們在最後的閱讀。我是肖偉。我讀了三年書,成功做到了經濟獨立,時間自由。讀書改變了我,希望它能照亮妳未來的路。

讀書寫字足以改變壹個普通人的命運軌跡。

因為我才是真正的受益人。現在,我致力於推廣閱讀和寫作,帶領更多人受益於書籍,與書籍結緣。

如果妳喜歡讀書,也可以私信我:讀書。帶妳去見同頻率的人。?

了解我更多,請戳:

14歲輟學女農民工手機寫書,現在出了兩本30W-

第壹篇書評投稿,閱讀量10w+,稿費1400。我分享兩個經歷-

劉彤:能再接再厲,改變自己的人是最好的-

寫了四年沒賺到錢,我明白了壹件事:妳能寫的是命中註定的-

壹篇2000字的書評受到了出版社和總編輯樊登的稱贊。我經歷了什麽?-

退出寫作三年,分享壹些關於寫作能否賺錢的真實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