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河南信陽人,出生於1925。那是壹個混亂的時代,中原人民的生活不是很平靜。在那個舊社會逐漸瓦解,新社會尚未形成的時代,顏出生才兩個月,就隨父母離開了家鄉。對她來說,之後的生活就是壹連串的遷徙。60年代末,她從大陸來到臺灣省,後來,她從臺灣省移居美國。顏不僅多次更換居住地,還做過許多不同的工作。她曾經是語文老師,雜誌主編,大學教授,也經營過設計公司和出版社。但是因為她是壹個把家庭放在第壹位,把孩子放在第壹位的女人,所以她做家庭主婦的時間最長。
顏從小就喜歡文學藝術。她早年寫過散文和小說。1952年冬天,她開始寫童話。她的第壹部作品是《湖中王子》,出版後反響很大。從此,顏開始了豐富多彩的兒童文學創作生涯。她早期的童話代表作《仙女》家喻戶曉。20世紀60年代初,由德國作家卡拉·斯坦伯格翻譯成德文,在德國出版,並在德國電臺播出。韓國左權熙哲也將這部作品翻譯成朝鮮語,發表在《朝鮮青年報》上。1985年,韓國兒童作家玄永文再次將《仙女》翻譯成韓語,並在1987年出版了單本。
嚴是臺灣兒童文學的開拓者之壹,也是臺灣最早從事兒童文學創作的女作家。1950年代,臺灣省文學尚處於萌芽階段,她與林、潘仁木三位女作家共同培育了這座花園,是臺灣省兒童文學從青年走向成熟的重要推動者。她也是臺灣省最早的童話創作先驅之壹,作品的質量和數量都得到了肯定。她曾經說過,“我寫童話是因為我愛這個世界;我熱愛這個世界,所以我寫童話。她出版了26卷童話,是當時童話界最活躍、最成功的作家,因此被稱為“童話大王”。由於性格和環境的影響,她的童話壹般以“愛與關懷”、“人生哲學”、“生命教育”為主軸,給讀者以溫暖和勵誌的感受。
除了童話之外,顏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還為兒童電視劇寫了許多劇本。後來她把其中的壹部分改成了科幻童話,從65438年6月到0986年6月開始在兒童雜誌上發表。這壹系列的故事都發生在壹個虛構的星球——金夢星上,故事描述了三個人類孩子在金夢星上的奇妙經歷。金夢星人的長相和地球人不壹樣。它們有三根手指和像繩子壹樣細長的腳。他們通常不吃東西,只吃代食丹。顏從科學的角度設計情節和事件,用科學實驗或高科技能力將這些看似超現實的事件合理化。至於童話的主題,則呈現了冒險、合作、友誼和勇氣。在臺灣省的資深童話作家中,很少有人寫科幻童話。顏能做出這樣的嘗試,足以說明她豐富的想象力和不落俗套的創新性格。
顏不僅精通漢語,而且還擅長外語。她曾將英國偉大作家C.S .路易斯的第壹部名著《納尼亞傳奇》翻譯成中文,由《國語日報》發表。嚴的翻譯不僅通俗易懂,而且非常優美雋永。是不可多得的翻譯佳作,也是臺灣省很多孩子的文學啟蒙讀物。因為這本書是臺灣省很多成年人的美好回憶,而且已經絕版,所以拍賣網站上的價格相當昂貴,壹本薄薄的書就要上千元新臺幣。許多讀過《獅子、女巫和魔衣櫥》的孩子都對這本書印象深刻,這充分顯示了嚴的翻譯技巧。她的兒童文學作品很多,包括《飛向天堂》、《葉兒船》、《老牛山》、《小女神》等。
詹兵:
詹兵,本名詹奕川,早年曾用筆名“青炎”,是壹位跨越戰爭前後兩代的詩人。1921年出生於苗栗左蘭。我在臺中壹中讀書的時候,嘗試過寫和歌和俳句。在日本留學後,我從明治藥學院畢業,回到臺灣當藥劑師。戰後,任中學的教師隊伍始於1958年。目前已退休。我在日本留學時,於1943年開始寫詩,我的詩不斷得到日本著名詩人崛口大學的欣賞,從那時起我壹直在寫詩。1944年底回到臺灣,第二年年底開始學習戰後的中文。他是中日合流時期的壹員,繼續寫作。日本專欄停刊後,詹兵用了十年左右的時間重新進入戰後“中國詩歌”詩人隊伍。但在40年代,詹兵是以中部詩人為主的“銀鈴俱樂部”中最有創造力的成員。因二二八事件而陷入低迷的戰後臺灣省新文學運動,不僅沒有摧毀這些日本文人的文學抱負,反而激發了他們的野心。他們復活了原本只是為了作品交流和閱讀的松散組織《邊緣草》,把自己的詩改成了潮流。1948年5月,他們推出了用中文和日文創辦的油印刊物,這是戰後首次見到。“鐘社”是詹兵和他在臺中的文學朋友林恒泰、張彥勛、老金堆、金蓮等組成的文學團體。詹兵在《潮流》上發表的文章主要是論述,基本的文學觀點可以看得相當清楚。比如應用現代醫學解剖學原理,分析莫泊桑的小說,從小說結構必須具備的幾個要素,用圖解的方式分析作品。這說明他有文學名著閱讀、分析的“科學化”和“規範化”的想法。再比如,他強調文學作品中不應忽視人的尊嚴,無論白人、黑人還是任何人。“人人生而有尊嚴,只要是人”,不應該因為任何理由而受到損害。此外,他呼籲詩人憑良心寫作品。他不同意詩人的詩是“像鳥兒壹樣歌唱”。鳥的歌唱只是自然發生,沒有“歷史的努力”,所以沒有進步。詩人的每壹首詩“都必須是壹個小小的實驗管”。1949年4月6日,“四·六事變”後,“鐘社”精神領袖楊逵被捕入獄,同僚不斷受到調查和騷擾。主編張彥勛自首,朱軾逃走了。普金被捕後,可能因牽涉另壹案件而被執行死刑,林恒泰接受采訪,因此會議活動停止並解散。詹兵的文學活動幾乎完全停止了。直到1958年,他被聘為中學教師,才逐漸恢復詩歌創作。1964年,他和林恒泰、金蓮等在臺中的文學朋友共同創辦了《李》詩刊。李是在他的家鄉佐蘭創立的。在《李詩集》創刊號上,詹兵再次重申了他的詩歌觀:“現代詩人應該分析自己的情感,然後用新的秩序和形式創作詩歌,以創造壹個獨特的世界。”“詩人應該獲得現代部門的知識和教育,把他們所有的知性都投入到寫詩中去。”說明他作為知識分子詩人的意識和自我期待並沒有因為文學生涯的中斷而改變。關於詹兵詩歌的知性特征,詩評家林恒泰說,他對詩歌的認識與以炫耀、炫耀知識為目的的觀點不同,所以不會很難理解,但他的詩歌不可能被沒有同等知識的讀者完全理解。所以他的詩是以知性為基礎的,無論是寫作還是閱讀,都要有吸收豐富知識的能力。詹冰被稱為臺灣省現代派詩歌的先驅,主要是因為他從詩歌的視覺特性和詩歌中的實驗性特征出發,發展了“意象詩歌”;他的詩中出現了許多科學術語和化學術語,充分利用物理性質的多變性和不確定性來“制造”詩歌的模糊性,甚至有引誘尹玩弄文字的錯覺,但實際上隱喻的是詩人實際的觀察經驗。詹兵的現代主義要早於50年代的現代派現代主義,顯然他沒有受到現代主義的影響。他沒有跟隨嵇賢的陣營,與“移植”的浪潮共舞。他的壹些詩很現實。他和戰後從現實主義出發的本土詩人,至今仍站在同壹塊緊密相連的土地上。即使是他的“意象詩”,如《山路上的螞蟻》、《雨》、《水牛圖》、《二十個試管》等強調感覺的作品,也不僅僅追求視覺效果。螞蟻詩可以看到壹群群螞蟻齊心協力搬運食物前進,水牛詩可以感受到農民的生活,雨水給人們帶來暴雨,這些都有真實的生活意蘊,但詹兵認為詩人有三種類型:思想性、抒情性和肉欲性。他應該被歸類為感官型。與上述知性主義的詩歌觀相壹致,詹兵的詩歌思想實際上可以概括為“經驗的聯結與拓展”。所以,即使他把創作的對象從成年知識分子變成了純粹的兒童,他仍然應用他的擴展經驗理論來寫詩。詹冰出版的詩集有《綠血細胞》、《實驗室》、兒童詩集《太陽》、《蝴蝶與花》以及詩集、散文集和小說集。
笑笑:?
楊叫:
楊歡(65438+九月七日,0930-1954年三月七日),本名楊森,是20世紀60年代臺灣重要詩人。遼寧省興城市菊花島人,1949年隨軍赴臺,任上士文書,以金馬、楊歡、白宇等筆名開始寫現代詩。雖然楊歡的童年生活很悲慘,但他能夠逃離悲傷,以文學熱情寫出天真可愛的兒童詩。
1954年,他為了看電影《安徒生傳》,在臺灣省臺北市(今西門町人行區附近)搶西門平交道,不慎摔倒,被火車碾過。他25歲。
楊歡的詩富於情感和趣味,富有啟發性。他們是臺灣省寫兒童詩的先驅。1985年,《楊歡全集》(2卷)出版,包括詩歌、散文、童話、日記、書信五個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