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是可以獨立使用的最小語言單位。同時,詞也是壹種獨特的詩歌文體,萌芽於南朝,是隋唐時期興起的壹種新的文學樣式。到了宋代,經過長時間的不斷發展,詞進入了全盛時期。詞原稱“曲辭”或“曲詞”,又稱:近體樂府、長短句、曲詞、音樂樂章、音樂趣味、後詩等。它是壹首充滿了宴樂的歌詩,詞牌是詞的聲調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對總字數、句數、每句話字數、聲調都有規定。
元曲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寶庫中的壹朵奇葩。它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上都體現了自己的獨特性,與唐詩、宋詞壹起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三個重要裏程碑。元代是元曲的全盛時期。壹般來說,元雜劇和散曲統稱為元曲,都采用北曲作為演唱形式。它是元代文學的主體。但元雜劇的成就和影響遠遠超過散曲,所以有人把元雜劇稱為“元曲”,也叫“元曲”。雖然有固定的框架,但並不死板。在固定框架中允許交錯字符,可以在壹些曲牌中加入句子。用韻上,允許平仄,比格律詩的絕句和宋體詩靈活。所以讀者可以發現,同壹個“曲牌”的兩首歌,有時會出現字數不同的情況,就是這個原因(同壹個曲牌裏,字數最少的那首就是標準幀)。元曲是繼唐詩、宋詞之後的又壹文學繁榮,有其獨特的魅力:壹方面,元曲繼承了詩歌的美和婉約;壹方面,元代社會將士子置於“八妓九士十丐”的地位,政治壟斷,社會黑暗,使松源放射出極其耀眼的戰鬥光彩,流露出反叛情緒;鋒芒直指社會的弊端,痛斥“不讀書是最高的,文盲是最好的,不懂事的人是吹牛的”的社會,直指“大家都不好意思活了,誰也看不見錢”的世界潮流。元曲中描寫愛情的作品,也比歷代詩歌更具有煽動性和豪放性。這些都足以永遠保持元曲的藝術魅力。
賦是中國古代的壹種格律體,介於詩歌和散文之間,類似後世的散文詩。它強調文采和節奏,具有詩歌和散文的性質。它的特點是“傳頌散文,以實物寫誌”,重在寫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現在諸子百家的雜文中,被稱為“短賦”;以屈原為代表的“騷體”是從詩到賦的過渡,稱為“騷賦”。賦的文體在漢代正式確立,稱為“辭賦”。魏晉以後向駢文方向發展,稱為“駢文”。到了唐代,由駢體轉為律體,稱為“律賦”;在宋代,賦以散文的形式出現,被稱為“文賦”。著名的賦有:杜牧的《阿房宮賦》、曹植的《洛神賦》、歐陽修的《秋聲賦》、蘇軾的《千赤壁賦》、庾信的《哀江南賦》等。
賦是中國古代的壹種格律體,介於詩歌和散文之間,類似後世的散文詩。它強調文采和節奏,具有詩歌和散文的性質。它的特點是“傳頌散文,以實物寫誌”,重在寫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現在諸子百家的雜文中,被稱為“短賦”;以屈原為代表的“騷體”是從詩到賦的過渡,稱為“騷賦”。賦的文體在漢代正式確立,稱為“辭賦”。魏晉以後向駢文方向發展,稱為“駢文”。到了唐代,由駢體轉為律體,稱為“律賦”;在宋代,賦以散文的形式出現,被稱為“文賦”。著名賦有:杜牧的《阿房宮賦》、曹植的《洛神賦》、歐陽修的《秋聲賦》、蘇軾的《千赤壁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