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娟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可以閱讀日常書報雜誌,初步欣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兒童詩歌是詩歌的壹個分支,它以兒童為對象,符合兒童的心理和審美特點,用最感性、最簡練、最有節奏的語言來表達思想。作為壹種文學體裁,它以優美的旋律和跳動的文字觸動著孩子們的心弦,走進他們的內心。因此,培養學生欣賞兒童詩歌的能力成為小學語文教師的壹大任務。
壹、得“意”——感受兒童詩歌的美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優秀詩歌時,註意在閱讀過程中體驗情感,拓展想象,理解內容。“愛”永遠是兒童詩歌的主旋律。人,動物,植物,自然界的壹切都充滿了深深的愛。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感受兒童詩歌中的美好情感。
謝的《梳子》是這樣描述的:媽媽給我梳頭/我也給媽媽梳頭。我讓學生閱讀並想象母子梳頭的情景,感受母女之間的深情。同樣,謝的《朋友》讓我們感覺到,朋友就像磁鐵和小別針壹樣緊密地生活在壹起,沒有爭吵,也沒有分離。我要求學生們將自己的生活場景與好朋友聯系起來,從而營造出* * *的聲音,體驗朋友之間的甜蜜友誼。在詩人高洪波的眼裏,所有的動物都是那麽可愛:袋鼠中的嬰兒袋是多麽溫暖,多麽令人羨慕;《別怕》裏的狼其實沒那麽壞,它會害怕;《我喜歡妳,狐貍》裏的狐貍好聰明好算計...在詩人王藝臻的眼裏,當春風吹起時,壹切都快樂地醒來,壹首《小花的夢》道出了春天的生機。調皮的微風/在小花的夢裏吹了壹條縫/它想看壹看/小花的夢裏有歌唱的星星/它想數壹數/它是由幾種美麗的顏色組成的/誰知道那條縫裏發出多少滴/曲折的鳥鳴聲。當我們讀到這首小詩的時候,眼前出現了壹幅生機勃勃的畫面,我們真的感覺到春天到了。我讓學生們用圖片記錄自己的感受,壹個又壹個作品誕生了。畫中的春天天氣溫暖,花朵開放,色彩絢麗。這種感覺是那麽真實,那麽自然,那麽簡單。
二、得“言”——閱讀兒童詩歌的語言
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兒童詩歌的語言生動傳神。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兒童詩歌的過程中學習語言和寫作。
尹長青的早春是這樣的:壹個芽/在土裏快樂地叫著/脫下冬衣/壹個芽/驅趕著壹群芽/快樂地搖著頭/風,在壹片搖動中把春天擡出地面/喊著。這首詩最精彩的地方是動詞的運用。教學時,我要求學生:請畫出詩中的動詞,選擇壹個妳最喜歡的,並告訴我妳為什麽喜歡它。“叫、脫、搖、幫”這些動詞生動地表現了春天蓬勃的生機,尤其是“幫”字,令人嘆為觀止。
兒童詩歌的語言不僅用詞準確恰當,而且在節奏上也富有音樂性。荊的詩《流水》是這樣說的:誰玩得遠?誰玩的熟練?/噗噗-/壹串音符在水面上飛舞;/刷刷刷-/壹群鳥在水面上飛翔。擬聲詞的運用不僅準確地描述了瓦片掠過水面的聲音,而且加強了詩歌的節奏感,生動地寫出了孩子們溺水時快樂跳躍的心情。
三、得“法”——註意兒童詩歌的創作方法
在創作兒童詩歌的過程中,我們註重技巧。在詩人高恩度眼裏,數字是有個性的,但在詩人謝爾眼裏,夢想會凝固...詩人在創作兒童詩的過程中,用首富的童真和童趣編織了壹首兒童詩。所以老師壹定要提醒孩子註意兒童詩歌中的各種表達方式。在韋亞的《門前的小溪》中,壹位香港詩人用了類似的手法:奔流的小溪,像壹個害羞的小女孩,會用樹葉遮住眼睛。詩人金波用了壹種假設的手法,說:如果我是壹片雪花,我就飄到河裏,變成壹滴水,和小魚小蝦玩耍。雖然創作手法不同,但這些詩歌帶給我們無盡的遐想。
金波曾說:“好詩重在結尾,雖然往往是第壹個念頭。”兒童詩歌往往因為畫龍點睛的壹句話或壹句話,而變得精彩生動,情感深刻。這句話或詞叫做“詩眼”。
林武賢的《陽光》只有短短的四行:“陽光爬在窗上/陽光在花叢上微笑/陽光在小溪上流淌/陽光在媽媽眼裏閃耀。”在教學中,我壹行壹行地展示。展示三行後,我問學生:陽光在爬,在笑,在流。是什麽樣的?他們都想到了淘氣的孩子。那妳猜,詩人的下壹句話是什麽?學生們有不同的看法:太陽在池塘裏睡著了,躺在大樹下,太陽在田野裏歌唱...最後出示詩人的壹句話:“太陽照在媽媽的眼睛裏”。學生覺得意外,我就問:這首詩寫得好嗎?為什麽?學生恍然大悟:最後壹句話是點睛之筆,從自然風光到人文情懷。在孩子眼裏,媽媽的眼睛是明媚的陽光,充滿了愛,讓孩子溫暖快樂。最後,我再壹次強調,把握詩的眼光也是創作兒童詩的壹種方式。
壹首兒童詩是壹幅美麗的風景,壹場遊戲,壹種哲學。欣賞兒童詩歌不是為了寫詩,而是為了修身養性,提高氣質,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讓我們壹起走在童詩的叢林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