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開創性的成就。曹氏父子都在文學領域取得了開拓性的成就。曹植的五言詩標誌著中國詩歌從“言誌”到“抒情”的轉變,完成了從樂府民歌到文人詩的轉變。同時,他也是魏晉時期符曉的代表人物。曹丕在文學史上最大的貢獻是寫了壹部文學理論著作《典論》,也開創了七言古詩的先河;曹操的詩歌不僅對建安文學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而且因其巨大的創造性而對後世文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蘇父子三人中,只有蘇軾在文學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詩歌領域開創了狂放不羈的流派。他們三人在古文、詞、散文方面也都有優秀的作品,但在他們那個時代能與之比肩的人又有幾個,不能算是出類拔萃。
第二,傳世佳作的數量。無論是史料還是傳世的文學作品,三曹的詩都不多,蘇氏三父子的詩卻不少,但這並不意味著蘇氏三父子的文學成就高於三曹。這裏有壹個非常客觀的原因。魏晉時間長,生產力不發達,很多作品因為連年戰亂而被毀、失傳,這是不爭的事實。但由於宋代活字印刷術和造紙術的發展以及近幾年文人的很多作品流傳下來。
第三,歷史條件和職業素養。曹石父子生於亂世,曹操常年征戰;曹丕是魏帝,政務無窮,四十多歲就去世了。曹植四十歲就去世了,所以他們的文學成就都來自愛好,屬於業余玩。蘇父子三人都走上了科舉之路,蘇軾和蘇轍都入了科舉,所以文學成就來自於他們的專業,文學創作是他們的本職。
由此可見,就文采而言,曹操父子明顯優於蘇軾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