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19世紀現實主義文學的思想和藝術特征是什麽?

19世紀現實主義文學的思想和藝術特征是什麽?

19世紀現實主義文學的藝術特征

現實主義是19世紀三四十年代最早出現在西歐的法國、英國等地的壹種文學思潮,隨後傳播到俄羅斯、北歐和美國,成為19世紀歐美文學的主流。現實主義文學是西歐資本主義制度建立和發展的產物,19世紀的現實主義文學思潮是在特定的社會歷史背景和精神文化條件下產生的。它的藝術特征主要包括四點(見第228 -230頁):

首先,現實主義文學追求藝術的真實模式,強調對生活的客觀真實反映。現實主義作家把文學作為研究社會和描寫社會風俗歷史的手段,所以他們非常重視藝術描寫的客觀真實性,認為作家應該“如實反映生活”,使作品的文本內容與現實生活內容同構,使文學具有科學真理的準確性。為了達到真正的藝術效果,現實主義作家反對在作品中表現“自我”,而是讓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在具體的情節描寫和人物塑造中自然流露出來,使文學表現出對生活的鏡子般的忠誠。現實主義作家為了真實地描寫生活,非常重視細節的真實,為了達到細節的真實,往往不惜進行實地考察,收集大量準確的事實材料。現實主義作家的創作實踐表明,“如實描寫生活”只是特定文化背景下的壹種藝術理想;優秀的現實主義文學所反映的生活,反映了作家對生活的感受、體驗和評價,表現了他們在特定的生活洪流中情緒和心境的演變。所以這些作品提供的是融合了作家主觀感受和個性特征的扭曲的生活畫面,而不是對生活的機械模仿。

其次,現實主義文學重視描寫人與社會環境的關系,在典型環境中塑造典型人物。現實主義作家接受自然科學和唯物主義哲學的影響,認為人是社會環境的產物。他們在創作中主張從人物所處的社會歷史環境中刻畫人物的性格,真實地揭示人物和事件的內在聯系、本質特征和發展趨勢,通過描寫典型環境中典型人物的形成過程,全面真實地展現現實生活及其本質特征,反映整個時代的風貌。在現實主義真理觀在人物塑造上的具體表現的指導下,現實主義文學中的人物通常非常貼近生活,具有很強的概括性。它們往往是某種時代精神的體現,在它們身上展現了社會歷史的沈浮。他們的思想、性格、情感、心理往往像生活中的人壹樣豐富復雜。現實主義文學在人物塑造上大大超越了以往的西方文學,為世界文學史創造了壹系列不朽的典型形象。

第三,現實主義文學有內向和外向兩種傾向。現實主義強調對生活的真實反映。胡塞爾說:“世界既是心理場,也是物理場”,人的社會生活是外部世界(物理場)和內部世界(心理場)的雙重結合。現實主義作家由於審美心理機制和藝術思維方式的差異,在真實反映生活時,側重於對外部世界和內心世界的藝術把握。這兩種傾向在不同作家的創作中往往是結合在壹起的,而不是相互對立的。比如托爾斯泰把外向和內向結合在壹起,巴爾紮克把外向和內向結合在壹起。因此,現實主義的成就不僅體現在外部社會生活的廣闊,更體現在內部精神世界的深刻。沿著外向和內向,19世紀的現實主義與20世紀的文學進行了交流。

第四,現實主義以敘事文學為主,小說創作尤其是長篇小說已經成熟和繁榮。在科學主義的影響下,19世紀的作家試圖通過文學創作來研究和分析社會,社會也要求文學真實地反映生活,回答時代和生活提出的壹系列問題。在這種精神文化條件下,敘事小說比抒情詩具有明顯的生存和發展優勢。現實主義小說通常是廣泛總結和分析現實生活的社會小說。它們在科學意識和歷史意識的指導下,全面反映了整個時代和各行各業的生活習俗,真實地展現了復雜的歷史事件和社會歷史圖景。在作家們的共同努力下,19世紀的現實主義小說在敘事藝術、情節結構、人物描寫等方面都比以往的小說更加成熟,並以前所未有的輝煌成就成為這壹時期文壇最重要的藝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