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古詩《夜雪》賞析

古詩《夜雪》賞析

唐朝:白居易

原文

這壹夜枕頭是冰的,不由讓我感到驚訝,只見窗外被小雪照亮。

知道雪很大是深夜,因為時不時能聽到竹枝折的聲音。

翻譯

晚上枕頭凍住了,我很驚訝,我看到窗戶被雪的光照亮了。

我知道晚上雪下得很大,因為我不時能聽到雪壓竹枝的聲音。

給…作註解

(1)目瞪口呆:驚訝。枕頭:被子和枕頭。

⑵竹折聲:指大雪壓竹的聲音。

辨別和欣賞

前兩句“我驚枕寒,又見窗明幾凈”,寫的都是人的情懷。通過“冷”,既指出有雪,又暗示有重雪,因為生活經驗證明,初雪時,空氣中的寒冷完全被水汽吸收凝結成雪花,溫度不會馬上下降,直到下了重雪,反而會加重空氣中的嚴寒。這裏已經很冷了,所以下了很久的雪。不僅《冷》是寫雪的,《發呆》也是寫雪的。人之所以壹開始毫無察覺,寒氣襲來時突然驚醒,是因為雪落無聲,這是寫雪除了“冷”之外的另壹個特點。這句話很緊,感覺“枕頭涼了”正好說明晚上壹直有人躺著,從而指出是“夜雪”。《重見窗明》,從視覺角度進壹步寫夜雪。晚上看到窗戶亮,說明雪下得很大很深,是雪的強烈反射給漆黑的夜晚帶來了光明。以上都是側面描寫,每句話都是人寫的,但是到處都指出夜雪。

最後兩句“我知道夜裏雪很大,但我聽到竹子折的聲音”,這裏還是側面描寫,只是從聽覺的角度寫的。雪壓竹枝的聲音說明雪在加大。詩人刻意選擇“折竹”這個細節來表現“重”字,有壹種別樣的感覺。“竹折聲”在深夜響起,表現了冬夜的寂靜,更重要的是寫出了詩人的不眠之夜;這不僅僅是為了“寒枕”,更透露出詩人在江州生活時的孤獨。因為詩人用真情流露出了自己獨特的感受,所以這首《夜雪》詩是獨特的,詩意的,含蓄的,有著經久不衰的魅力。

這首詩新穎獨特,首先是要有壹個好的構思。寫夜雪的詩不多,和雪本身的特性有關。雪是無聲無味的,只能通過顏色、形狀、姿態來區分。在漆黑的夜裏,人的視覺完全失去作用,自然無法捕捉到雪的影像。詩人正是從這種特殊的情境出發,壹切以側面對比,依次從觸覺(冷)、視覺(光)、感覺(知)、聽覺(聞)四個層面進行敘述。從而生動地寫出壹場夜雪。詩中既沒有色彩描寫,也沒有手勢描寫,乍壹看簡直毫不起眼。但如果妳細細品味,會發現它端莊古樸,清新淡雅。這首詩樸實自然,詩境質樸,充分體現了詩人通俗易懂的語言特點。

參考資料:

1,吉林大學中文系。唐詩賞析禮(X):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 211。

創作背景

白居易《夜雪》寫於唐憲宗元和十壹年冬(816)。詩人當時45歲,官職江州司馬。當時白居易因為寫刺殺丞相的事,被貶到江州。在寒冷寂靜的夜裏,作者感受到窗外的雪,孤獨感越來越強,便寫下了這首《夜雪》。

參考資料:

1,吉林大學中文系。唐詩賞析禮(X):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 211。

句子解決方案

“我已驚得枕邊冷,窗外又亮。”

天氣寒冷,人在睡夢中被凍醒。我驚訝地發現,蓋在身上的被子有點涼。我正疑惑的時候,擡頭看見窗戶被映得亮亮的。從觸覺(冷)開始,然後轉向視覺(亮)。“冷”這個詞已經黑了很久了。壹般來說,初雪時,空氣中的寒氣完全被水汽吸收凝結成雪花,溫度不會驟降,雪大時只會加重寒冷。“驚”字也是寫雪。人們之所以壹開始沒有意識到,是因為寒冷襲來時突然驚醒,因為雪無聲無息地落下。這是雪除了“冷”之外的另壹個特點,就像陶淵明寫了壹句關於雪的名句,說“耳中無望,目中凈”(《十二月中旬與兄作》)。

這兩句話是作者所感所見。雖然都是側面寫的,但是關系密切。感覺“冷枕”是指人夜裏壹直躺著,從而指出是“夜雪”“又見窗明”,進壹步從視覺角度寫夜雪。晚上看到窗戶亮,說明雪下得很大很深,是雪的強烈反射給漆黑的夜晚帶來了光明。

“我知道夜裏雪很大,我聞到了竹子的聲音。”

這才知道晚上下了壹場大雪,雪下得很大,院子裏不時傳來竹子被雪壓垮的聲音。這兩句話是從聽覺(嗅覺)的角度寫的。是倒置的,上壹句是結果,下壹句是原因,巧妙曲折。詩人選擇了“折竹”這個細節來襯托“重”字。從竹枝被雪壓斷的聲音來看,雪很大,雪勢在加大。詩人的感情真的很細致。《疊竹之聲》和《深夜》、《時聞》展現了雪夜的寧靜。

這句話無聲勝有聲,使全詩的畫面寧靜、動感、清新、淡雅,真正呈現出壹個寧靜、銀色的世界。可以和王維的詩“月出鳥驚,春溪鳥鳴”“溪中鳥鳴”相提並論。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河南新鄭人,祖籍太原,樂天、象山居士、醉陰人。他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是唐代三大詩人之壹。白居易、元稹* * *倡導新樂府運動,與劉禹錫並稱世界“白元”、“白柳”。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樸實通俗,被譽為“詩人魔術”、“詩人之王”。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死於洛陽,葬於香山。流傳至今的有白的《長慶集》,代表作有《長恨歌》、《炭人》、《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