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目標:1。讓學生了解中秋節及其傳說和習俗。
2、通過傳統的中秋節,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弘揚民族精神。
3.讓學生了解親情的價值,融入群體,促進同學之間的友誼。
三、活動準備:1、歌曲:“祝人長。”
2.學生們提前收集關於中秋節的信息。
3.學生為自己的才華做準備。
4.學生應該帶月餅。
四、活動流程:1,中秋習俗交流。
2.故事交流:嫦娥奔月,吳剛伐桂,月亮玉兔。
3.表演節目
4.背《水貂頭——明月幾時有》這首詩
5.學生們分享他們帶來的月餅。
動詞 (verb的縮寫)活動目的總結:1。通過活動,學生可以了解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同時鍛煉他們通過各種渠道(書籍、報紙、網絡、他人的經歷等)獲取信息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學習中秋節文化,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活動流程介紹1。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妳知道中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嗎?
2.妳知道中秋節的起源和習俗嗎?今天,讓我們走進中秋節,壹探究竟。
3、引出主題:“走進中秋”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活動1中秋節的由來(1)中秋節簡介在唐代,中秋節賞月玩月是相當流行的。在北宋時期。8月15日晚上,全城的人,無論貧富老少,都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向拜月表達他們的願望,祈求月神的保佑。在南宋,人們互贈月餅,這意味著團圓。在壹些地方有活動,如舞草龍和建造寶塔。自明清以來,中秋節的習俗變得更加流行。很多地方形成了燒香、栽中秋樹、點塔燈、放天燈、走月、舞龍等特殊習俗。
活動二中秋節習俗1、中秋節,人們的主要活動是賞月和吃月餅。欣賞明亮的滿月
中秋節,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有“秋暮暮月”的記載,即祭拜月神。在周代,每逢中秋之夜,都要舉行迎寒祭月的活動。擺壹個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必須切成蓮花形狀。
在唐朝,中秋節賞月和玩月是相當流行的。在宋代,中秋節更流行賞月。據《東京之夢》“中秋之夜,貴家妝臺亭,民爭酒樓戲月”。在這壹天,北京所有的商店和餐館都要重新裝飾門面,在牌樓上綁上絲綢,出售新鮮水果和精制食品,夜市非常熱鬧。許多人登上陽臺,壹些富裕的家庭在自己的亭子上賞月,並安排食物或家宴讓子女團聚。
2、月餅鑒賞(多媒體課件:月餅)
3.主機的摘要。活動三中秋討論:妳怎麽看待現在的天價月餅現象?
活動4談感受,激發情緒1。今年的中秋節和往年有什麽不同?妳是怎麽生活的?
學生交流感受。)
2.品嘗月餅。
壹、活動目的:1。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通過中秋節,學生可以初步了解我國傳統節日所蘊含的文化內核,真正了解節日,了解我國傳統文化,從而幫助青少年增強節日文化的科學觀念,促進創新節日文化。
2.介紹中秋節的起源,了解中國中秋節的習俗。
3.增強學生熱愛父母、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感情,讓節日真正帶給我們快樂和幸福。
二、活動時間:20xx年9月三、活動準備:蘇軾《水調頭》ok磁帶、中秋燈謎、圖片、月餅。
四。地點:八班(1)
活動流程:老師介紹: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從去年開始,國家把這個節日定為法定假日,放假壹天。可見中國已經逐漸越來越重視傳統文化和民俗。今天,讓我們走進中秋,壹起感受中秋。
壹、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1。中秋節的由來(1)老師:同學們,晴朗的夜晚,天上有什麽?月亮是什麽樣的?有壹個月亮。月亮就像壹個玉盤和壹個圓餅。)
(2)展示圓形月餅,讓學生比較。
老師:滿月是什麽時候?(大概每個月15號。)
(3)表示中秋節的起源。
老師:誰知道中秋節的由來?
(4)總結:同學們都講得很好。8月15日中秋節,月圓,象征團圓,所以也叫團圓節。它起源於魏晉,唐初成為我國的固定節日,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個傳統節日。中秋節的另壹種說法是,農歷八月十五正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大家都祭拜土地神。中秋節可能是秋報的遺產。
2.中秋節的傳說和民間故事(1)老師語錄:在中國人眼裏,中秋節是壹個非常重要的節日。“月圓人聚”,這是壹個溫馨、和諧、富有詩意的節日。中秋節最著名的傳說是嫦娥奔月。
老師:誰能給我們講講中秋節的傳說,中秋節的起源和壹些民間故事?
生:嫦娥奔月(後羿射日):
(2)說出嫦娥奔月的名字。
(3)引導玩家講述不同版本的傳說,吳剛砍廣西;玉兔補藥之類的。
老師(總結):看來中秋節是最有人情味和詩意的節日了。
3.團隊成員介紹中秋節的習俗。老師語錄:嗯,聽了我給妳講的故事,妳壹定還意猶未盡。現在我們邀請嫦娥小姐給我們介紹中秋節有趣的傳統習俗。(《拜月母》《拜土地爺》)
師:有人說,每逢佳節倍思親,對團圓節的向往當然會更近,尤其是在月圓人高的時期,詩人會用詩歌來表達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1),展示圖片1老師問:我們來看看這幅畫。隊員們有沒有最配這幅畫中場景的詩詞?
——(李白《靜夜思》)
(2)老師:國畫、書法、印刷融為壹體。這國畫,書法,印刷術都有,唯獨缺少詩詞。我們會給它壹首詩,讓它更完整。
(直到,舉起我的杯子,我問明月,給我帶來我的影子,讓我們三個。出自李白《獨飲明月》(妳知道是誰說的“祝妳長命百歲,千裏之外”嗎?
(3)順便說壹句,幾百年前陳冰中秋節的壹個晚上,大文豪東坡先生寫下了著名的中秋詞“水調頭”。什麽時候會有明月?“願人長久,千裏之外皆美。”這是從這個詞。老師:今天,讓我們壹起來欣賞這個美妙的詞。
(4)情感閱讀:蘇軾《水調歌頭》、劉禹錫《八月十五日桃園戲月》
(5)學會唱蘇軾的《水調頭》
我國詩人大多憂國憂民,大多命運坎坷。他們經常在外漂泊,在外地生活,鄉愁成了他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有很多以思念家鄉為主題的詩歌。妳還知道什麽?
(6)背誦《登瓜州》和《在山上度假想起我的山東兄弟》的名字。
三、中秋節,月餅1,品嘗月餅,感受月餅的香甜。
老師:每年的中秋節,隊員們都是怎麽過的?(隊員們談論慶祝中秋節的各種民俗活動)
(1)引出——吃月餅送。
月餅的形狀——圓形,象征團圓,表達家人團聚。
蛋糕裏有餡料,表面有圖案。圖案主要有月亮、桂花樹、玉兔等,以表達對圈子的美好祝願。現代圖案設計與眾不同,獨壹無二。(欣賞壹些月餅的圖片)
師:展示月餅,簡單介紹圓形設計的格式。(對稱與平衡)
(2)動手,設計出獨特精致的月餅圖案。(背景播放輕音樂)
(3)團隊成員作品欣賞。團隊成員自己解釋他們的設計意圖。
2.舉行月餅宴會
老師:中秋節,為什麽要和家人壹起吃月餅?前幾年和誰壹起吃月餅?吃月餅意味著團圓;和家人壹起吃飯;和好朋友壹起吃飯。)
老師:妳吃的月餅是自己買的,還是別人給妳的?誰送的?
老師:為什麽要送月餅?(對於團圓節,送月餅意味著和家人團聚。)我們中隊也是壹個大家庭,我們都是這個大家庭的壹員。妳願意和所有隊員壹起過這個中秋節嗎?(板書題目)
①送月餅:
②吃月餅(大家壹起吃月餅,體驗班裏大家庭的溫暖和團圓)。
中秋元宵節1。老師:許多地方會在八月十五這天過元宵節,其中壹項就是猜燈謎。在月亮建築之前得到月亮。猜壹個詞(舍)
2.又見面了。猜壹個詞(查看)
3.舉杯問包拯。打壹首歌詩(向天問酒)
4號和15號的月亮。玩壹個成語(光明正大)
五、遊戲:“月”字組接龍。
要求:以“月”字開頭,以“中秋”字結尾。
獲勝:具有短構詞過程的壹方獲勝。
6.老師總結說,同學們對中秋節了解了這麽多,對今年的中秋節提出了這麽多好的想法。雖然每個人都用各種形式來慶祝這個傳統節日,但每個人心裏都有壹個最美好、最傳統的願望,那就是:花兒永遠開!月亮總是圓的!人總是在的!老師感覺好幸福!看來我們中隊是壹個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節的月亮壹樣!
結論:(播放蘇軾的《水調頭》)
“但願人長久,千裏之外。”美好的時光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快樂,也給我們留下了無限的遐想。感謝每壹位同學的參與,相信我們的明天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