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後,老師帶領孩子們看圖談論動物,認識生詞,引出話題,然後開始學習課文。
朗讀、理解、表演、背誦和模仿詩歌。顏老師準備的很充分。在語言訓練中,“鳥”字和“偉”字旁的含義,用這個偏旁的詞擴充,關於金雉的科普,聽黃鸝雲雀的叫聲,用“虎”溝通外貌、生活習性、用詞等等。
看,這個孩子寫了壹首詩,下課前她壹口氣讀完了。
在下午的評課活動中,老師們表揚了很多。我同意老師們的觀點,但我提出自己的想法:課文拍手歌朗朗上口。如果老師對內容的分析解釋較少,就會引導孩子在閱讀中發現押韻的特點,進而引導學生創作拍手歌。哪怕是壹句話,孩子能寫好嗎?
目前,我試圖改變這個孩子的:
妳射壹個,我射壹個,
小雞在地上吱吱喳喳地叫。
妳射兩個,我射兩個,
向天歌,水中的白鵝。
妳射三個,我射三個,
……
呵呵,創作是壹個緩慢的過程!
成年人還是這樣。二年級的孩子,壹節課做了那麽多事,也就收獲了壹節課。這堂課感覺很厚重,不知道孩子們真正收獲了什麽!
著名兒童作家金波說:“兒童是天生的詩人。”的確,在孩子的眼裏,每壹株植物,每壹朵花,每壹只蝴蝶,甚至世界上的壹切都是有生命的,都在說話,都在理解。善用文中的例子,呵護孩子詩意的心,引導他們去觀察,去發現,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去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