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如何才能擺脫執念,達到“無牽無掛”的境界呢?辦法只有壹個,那就是努力擁有“見心見性”的智慧。超越虛妄之心,終結各種執念,看到鏡中之心,進而尋求世間最佳的精神棲息地,體驗《沈郁黃花》中的“中道”(佛教術語指打破二元對立的理想狀態),悟出“般若”(指如實認知萬物、萬物本源的智慧)。
詩人通過自己的精神智慧實現了對生活世界的精神超越。經過內心世界的不斷調整,詩中呈現的自然景觀幹凈舒適,人間世界溫暖活潑不夾雜世俗紛爭。詩人精神突破和超越的過程,實際上是他認識自然和自我領悟的過程。
總之,就《山居秋夜》這首詩而言,讀者只有把握住詩人作為佛教徒的思想背景,才能透徹理解詩人意象選擇與思想表達之間的關系,充分把握這首詩的深層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