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誰的詩是“坐在半空的房間是淺綠的,翻開幾片是淺黃的”?

誰的詩是“坐在半空的房間是淺綠的,翻開幾片是淺黃的”?

感謝您的邀請:

這兩句詩是詩人鄭谷寫的,“坐在半空的房間裏是淡綠色,翻開幾片是淡黃色。”

鄭谷,晚唐著名詩人,江西宜春市袁州區人。鄭谷詩歌擅長寫景詠物,詩風清新自然,通俗易懂。

《峽中品茶》是鄭谷寫的壹首品茶詩,敘述了他品茶的具體過程。這首詩也可以說是唐代寫茶道的詩。原詩如下:

李欣穎摘下露水,在小江花園裏烹煮。

悟空總說雞鳴山好,左書卻不再誇鳥語花香。

半個座位是淺綠色,幾塊是淺黃色。

如果流明生病的人不回去,對酒的渴求會讓春天的味道更好。

前兩句說,趁著晨露,采摘新鮮的嫩芽,然後做成袁曉江名茶,然後興奮地“用新火試新茶”。

這裏有必要普及壹點常識。唐朝喝茶的習慣和現在直接用開水沖泡的方法不壹樣。唐朝的人喝茶很註重沖泡的過程。先將茶餅碾成粉末,然後用開水沖泡。

中唐大詩人白居易在他的《幽寶喚寺》壹詩中形象地描述了沖泡過程:“酒嫩金液傾,茶鮮磨玉塵”,指的是茶葉在沖泡前的粉碎過程。白居易的這首詩,可以作為鄭谷《炸小江園》壹詩的註解。

最後幾句詩大意是,無棣的和尚誇烏鴉茶好,川蜀的人不要再誇鳥嘴茶了。然而,自從詩人品嘗了名茶“袁曉江”後,他覺得它的味道非常好,可以與烏鴉茶和鳥嘴茶相媲美。詩人喝了“袁曉江”茶就不想離開,尤其是喝了茶之後,覺得又香又好。

在這首詩中,有三種茶名:袁曉江,雅山和鳥夾克。

袁曉江是產於周霞的唐代名茶。烏鴉山最初是壹座山的名字,烏鴉山和茶的聯系最早見於梅的兩首詩。雅山名茶,唐末五代就有記載。鳥嘴茶是唐代四川出產的名茶。《茶譜》說“周樹的晉源、洞口、姜維、青城。它是由舌頭、喙和小麥構成的,它是由它的芽構成的,它就像它的芽壹樣。”

鄭谷《嘗茶於峽》中也有兩句名句描寫茶的顏色:“全席半青,數片淡黃”,指茶湯淺綠;淡黃色是指茶餅外觀呈淡黃色。

在唐代茶詩的審美創造中,茶之美並非虛無縹緲。人們通過了解茶的色、香、味、形等直觀的外在狀態來發現美、感受美。因為絢爛的色澤、幽靜的清香、繽紛的外觀,茶的美變得具體、生動、貼切、動人,再通過品味,將茶與情感結合起來,展開想象的翅膀。

比如唐詩中關於茶的名句“松花飄於鼎中,碧空輕入甌”,“輕”字形象地表達了如蘭般淡雅的茶香隨著茶葉的烹煮而逐漸散發出來的過程。

但詩人鄭谷的名句“半席淡青,幾片開淡黃”,卻用極富色彩和感染力的文字描繪了茶的清香,茶香似乎鋪天蓋地,沁人心脾。雖然已經過了幾千年,但我們仍然可以感受到作者在欣賞茶的形狀時有壹種悠然自得的感覺,可以輕松地把握餅和茶的美。

詩人對茶的理解經歷了壹個從直觀的外在境界審美到精神人格審美的抽象審美過程,最終孕育成壹個清雅無瑕的審美意象。

唐代茶聖陸羽在前人對茶葉研究的基礎上,總結出壹套泡茶的技術、飲茶的習俗和品茶的方法。《茶經》的出現也極大地激發了文人的創作熱情,詩人開始大量創作茶詩。毫無疑問,鄭谷是眾多吟詠茶詩的人之壹。

茶是詩人喝的,有很多關於茶的優秀詩篇。詩配茶更清新,茶配詩更優雅。兩者相輔相成,茶與詩有了初步的結合,中國茶文化也開始了。

其實在鄭谷的詩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他在飲茶中領悟到的人生哲學。鄭谷在詩的最後兩句提到的“鹿門山”,唐代詩人皮日休早年隱居在鹿門山,自號“鹿門子”。然而皮日休並不是詩中的詩人,而是詩人的自名。

很明顯,鄭谷是借用了前輩的閑情逸致。而通過茶詩來表達隱逸情懷,在茶詩的寫作體驗中,我可以得到暫時的休息和滿足。有誌氣的歌唱,在文藝創作中,習慣把人類的社會道德標準附加在他們所詠唱的東西上。

生於深山幽谷的茶,通常被認為是幽靜、悠遠、清冷、淡雅,“茶禪壹味”的人生哲學,讓茶被視為高雅脫俗。

茶,壹片源自中國的神奇樹葉,早已像它氤氳的水汽壹樣,滲透到每壹個中國人的心中,成為壹種獨特而迷人的文化符號。

人們以其獨特的高層次文化素養,對唐代茶詩的傳播和推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可以說,鄭谷的這首茶詩很有代表性。茶也因為詩人的吟誦而被賦予了獨特的人文色彩和文化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