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管轄範圍主要是今天的河北省。
也包括今天的天津,但不包括張家口和承德。
我是河間人,就給妳講講河間的歷史吧!
河間簡介
河間市位於今天的河北省,隸屬滄州市。地處華北平原腹地,地處北京、天津、石家莊三角中心。總面積1333平方公裏,轄20個鄉鎮,總人口78萬。郵政編碼062450。潁州鎮人民政府。
河間歷史悠久,新石器時代晚期就有人類居住。三皇五帝時期,顓頊創建九州,河間屬萊,夏商周時期,河間屬冀州。
河間古縣因地處圖海河、大石河、馬家河、伏伏河、蘇湖河、澗河、溝畔河、金靖河等九條河流之間,長期被稱為河間。
河間春秋屬燕,戰國屬燕趙,秦屬巨鹿郡。秦始皇廢封建為郡,繼春秋戰國而命名舊郡婺源郡,是河間郡的前身。直到大業初,婺源縣才改為河間縣,疆域在沙(子牙河)和湯(谷口水)之間。從西漢文帝到漢武帝的400多年間,河間國四次建都,其間為州、縣。隋至唐屬河間郡或潁州。五代時潁州屬契丹管轄。萊文被宋朝任命為關雎的特使。大關二年(1108),潁州改府,河間屬之。袁改府為道,仍領河間。掃清了救府的道路,河間歸京師河間府管轄。抗日戰爭時期,偽政府和抗日民主政府並存。偽縣政府成立於1938年2月,先後隸屬天津、河北、渤海、河間偽政府,先後隸屬冀中區第壹、第三、第九、第八辦事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河間隸屬河北省滄縣。1958轉天津特區,後轉天津。五月天津、滄汾分治後,稱為滄州專員公署,隸屬河間。1990,18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河間撤縣設市。1992滄州市合並,河間市歸滄州市管理。
河間市位於華北平原,盛產各種糧棉果,尤其是金絲小棗和天津鴨梨。有很多種工業產品,尤其是化學制品、紡織品和電纜。近年來,河間已形成電線電纜、保溫材料、汽車配件、建材、花卉、餐具等六大支柱產業,5家鄉鎮企業進入全國先進行列,被國家有關部門命名為“中國電線電纜生產基地”。這個城市交通發達,通訊便利。1990年河間撤縣設市,1997年通過國家小康驗收。全市各項事業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截至1998,河間轄7個鎮,13個鄉,615個行政村,179241戶,總人口745557人,人口密度559人/km2,有漢、回、壯、滿、蒙、朝等民族。還有2名來自中國的日本人。
1978年十壹屆三中全會後,河間逐步發展起多種形式的農業生產責任制。1980年,縣委總結推廣念祖等大隊經驗,在全縣推廣聯產承包責任制。65438年至0983年,全縣普遍實行以家庭承包為基礎的多種形式的生產責任制,改革了“大鍋飯”的弊端,但仍堅持土地、大型電力設施等主要生產資料的集體所有制,只是改變了經營方式,以家庭經營為主。1984年,縣委為落實1984年中央關於農村工作的通知,在農村廣泛宣傳中央政策,繼續穩步完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延長土地承包期,大力扶持專業戶和重點戶發展,培訓了1100多名縣鄉宣傳骨幹。1979之後,根據國家規定,所有企業實行“利改稅”,稅後自負盈虧。1985後,縣級企業實行廠長承包經營責任制;鼓勵鄉鎮企業、鎮、村、聯合體和個人發展,逐步形成保溫材料、汽車配件、化纖制品、拉絲模具、食品加工、通訊設備、建築材料、工藝制品、服裝鞋帽、化工儀器、塑料制品等產業。
歷史上的河間
河間之名始於戰國,因地處九河流域,故古稱潁州。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了統壹的“漢”王朝。面對如此廣闊的領土,維持統治是非常困難的。為了避免重蹈秦朝被攻擊時孤立無援的覆轍,他效仿周武王,開始分封諸侯來幫助他治理國家。於是,地圖上出現了壹個等待的國家。
漢朝建立後,劉邦沿襲了秦朝的郡縣制,同時推行“中州”制。他將壹部分土地設為郡縣,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另壹部分土地則轉包給軍事成績突出的人。建國之初分封七個諸侯國,其中大將張耳封為趙王,統治現在的河北。
後來怕異姓王危害漢家,就換了壹大批和皇帝同姓的諸侯。但較大的諸侯國還是對中央政府有威脅,所以漢政府想把它們分開。公元前178年,漢文帝把當時屬於趙國的河間郡,讓給了趙王劉穗的弟弟姜,壹個嶄新的國家出現在當時的版圖上。因在伊河與河之間,故稱河間國。
然而這個河間國並沒有存在多久。河間皇後死於13年的劉辟,他的兒子死於1年。因為沒有繼承人,這個只存在了14年的河間國就消失了,土地分為河間、廣川、渤海。
但公元前155年,漢景帝封其子劉德為河間王,於是河間王國在消失九年後第二次出現在地圖上。但此時河間國所轄領土僅為河間郡舊地,面積僅為原河間國的三分之壹。
劉德的河間王國傳了七代,* * *存在了158年。後來王莽盜走了西漢皇位,把當時的河間王拉下了皇位,使得河間王國隨著西漢政權的崩潰再次消失。
之後,光武帝消滅了全國各地的起義軍,恢復了漢朝。因為他和前河間王都是韓晶的後代,所以他恢復了河間國的建立。但是這個第三河間國只存在了六年。直到公元90年,漢武帝又將樂城、渤海、卓君劃歸其弟公劉,使得河間王國第四次出現在地圖上。
公元220年,東漢王朝徹底滅亡,崛起的魏政權深知裂地封土之痛,於是取消了諸侯國分封的統治模式,第四個河間國也隨著漢朝的滅亡而消失。
漢朝以後,分封制被廢除,河間國再也沒有出現過。但“河間”這壹名稱壹直沿用至今,今天的河間市繼承了古代河間國的名稱。
河間歷史悠久,英才輩出。歷代設郡立國,州設府,被譽為“京南第壹府”。湧現出許多在中華文明史上起過重要作用的人物。春秋時,包在作了封地;東漢時,張衡擔任河間相;三國時期,魏國名將張合關,拜車騎將軍為侯;劉長卿,當代詩人,被譽為“五言長城”;宋代名臣包拯是周知;還有河間人韓博士在石井村教授《詩經》,使中國第壹部詩集傳遍天下。唐代大詩人茍夫人、金元名醫劉、民國代總統馮、著名文學家等都曾在河間居住。
河間屬於環渤海經濟區,大北京經濟圈京津冀的中心帶。獨特的地理優勢、寬松開放的環境、雄厚的經濟實力、廣泛的人際資源,成為河間經濟騰飛的顯著優勢。
河間以工業為主導的民營經濟發展迅速,形成了電線電纜、保溫材料、汽車配件、新型建材、餐具、通訊設備、紡織化工等七大特色支柱產業。
河間特產豐富,資源豐富。地下石油、天然氣和地熱資源總儲量巨大。農業正在向現代化邁進,形成了糧、棉、林、果、牧、瓜、菜等十大農副產品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