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短暫的45年生命中,戴望舒對中國現代詩歌的發展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他壹生只發表了92首詩,卻以這92首詩奠定了他在中國現代詩壇的崇高地位。
?作品第壹版信息
我的記憶1929,水墨書店出版。
王叔草?1933國外編輯
王澍的詩?1937,上海雜誌公司出版社。
災難的歲月?1948,星群出版社,第壹版。
《戴望舒詩選》(第壹版1958),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後世叢書。
戴望舒的詩?1981年,四川人民出版社編,初版,戴望舒生前版本已抄。
戴望舒的詩?時代出版社,出版日期不詳。
他從中國古典詩詞的營養中汲取到西方現代主義的技法,最終走上了歌唱現實的道路。經過幾次探索和創新,他形成了自己詩歌的特殊風格和基調。尤其是詩歌境界的朦朧美、語言的音樂美和詩體的散文美。
1,詩意境界的朦朧美
戴望舒把法國象征主義作為自己吃的禁果,以此來豐富自己詩歌創作的藝術手法。用象征性的意境和氣氛來抒情,是戴望舒對中國現代詩歌建設的重要貢獻。象征主義詩人在模糊的意圖中追求強烈的情感,主張詩歌要寫得像“面紗後美麗的眼睛”,傳達心中最高的真理。
2.語言的音樂美
?戴望舒曾說:“詩歌的意境不是用相機拍下來的,它要用巧妙的筆觸來描繪。這壹筆是活的,千變萬化的。”這裏所說的“巧筆法”,就是用藝術的語言來構建詩歌。戴望舒詩歌語言最突出的藝術特征是音樂美。
3.詩體散文美
?從我的記憶開始,戴望舒逐漸擺脫了格律詩的藩籬,開始為自己制作“最適合行走的鞋子”,即以壹種自由、不拘小節的方式傳達自己的感受。這種現代的自由詩口頭形式展現了戴望舒詩歌的另壹種藝術美——散文美,這種創作風格也奠定了詩人現代主義詩歌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