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使人區別於動物,達到概念的能力,從壹開始就被稱為理性。
2.我們所考察的表象,就其構成和對象而言,可以歸結為時間、空間和物質;從主體的角度,可以歸結為純粹的感性和悟性(即因果悟性)。
3.人的思維能力是人和動物意識的區別。人們在力量和痛苦上同樣程度地超越他們。他們只活在當下,而人同時活在未來和過去。
4.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先驗自由的,他在個人行為上也是自由的;並且認為自己隨時都可以開始另壹份事業,也就是說成為另壹個人。但通過經驗和後見之明,他驚訝地發現,自己並不是自由的,而是服從了必然。
欲望總是把自己的滿足作為人類欲望欺騙我們的最終目的,但壹旦達到,就不再成為願望,被遺忘,被當成古董。從欲望到滿足再到新的欲望,是壹個永無止境的過程。
6.壹個個體的前世,除了對當下有壹定的後果,除了關於個體意誌的證據已經鐫刻在過去,已經完全死亡,消亡,消失;那麽,在合理的情況下,個人必然會忽略過去,不管過去的內容是苦還是樂。
7.欲望和掙紮都是人的本質,可以和無法緩解的饑渴相提並論。所有欲望的基礎是需要,缺陷是痛苦。反之,如果人因為容易得到的滿足而缺乏欲望的對象,那麽可怕的空虛和無聊就會襲擊他,也就是說,人的存在和生存本身就會成為他無法承受的負擔。
8.壹旦困倦和痛苦與人同呼吸,空虛和無聊立即包圍著他們,以至於人們不可避免地需要消遣。空虛和無聊之所以不能被忽視,最終會在人們的臉上刻畫出真實的絕望,會讓人們不相愛的生物如此渴望追求對方,所以又成為了人們社會愛的源泉。
9.困倦是普通人的日常災難,同樣,空虛無聊是上流社會的日常災難。在公共生活中,周日代表空虛無聊,六個工作日代表困倦。
10.欲望本質上是痛苦,欲望的到來很快就會產生飽和。目標就像壹個假人,占據壹個東西會讓它失去刺激;所以欲望和需求以新的形式回來了。否則,孤獨、空虛、無聊就會隨之而來。
11.每壹個個體,每壹張臉,這張臉的生命體驗,都只是壹個短暫的夢,壹個無盡自然精神的短暫夢,壹個對生命永久意誌的短暫夢。
壹般來說,壹個人是什麽樣的人,比他擁有什麽和別人對他的評價更影響他的幸福。人生的快樂和苦惱,不在於到來的事情本身是苦還是樂,而在於我們如何面對這些事情,也就是我們對壹些事件的影響有什麽感受,有什麽感受。
13.我們可以完全容忍外界帶來的厄運,卻無法容忍自己的性格帶來的苦難;只是因為運勢可能會變,性格很難變。
14.空虛的心靈是無聊的根源。
15.壹個人內心擁有的越多,他想從別人那裏得到的就越少——別人能給自己的就越少。所以,普通人的智慧越高,就越不合群。
16.要知道,每個人能為別人做的都是有限的。最後大家都被孤立了。重要的是要知道,不是別人,是我們自己。
17.世界上造成痛苦的事情比幸福的事情多。有天賦的人才往往會忽視別人,因為他們擁有的已經夠多了,他們不需要也不可能從別人那裏得到任何東西。別人開心的事,他只是覺得沒意思,相對的,她覺得沒那麽開心。這又是壹個“東角壹棵桑樹丟了”的例子。我們把這種情況稱為“補償定律”,意思是世界上的壹切都會失去,反之亦然。
18.除了生活,性是所有沖動中最強大、最活躍的。占據了人類黃金時代(青年)壹半的思想和精力。
19.兩個人越能完全契合,彼此之間的愛就越強烈。受過教育的青年男女,如果思想、性格、精神方向壹致,是可以建立完全沒有性的友誼的。
天生,男人在戀愛時往往易變,女人則往往壹成不變。
21.最男性化的男人追求最女性化的女人。相反,沒有野心的男人找的是有朝氣的女孩。
22.為了愛情,不必花太多時間,想太多。只是在最初的瞬間,某種適應和約定可以互相迎合,也就是俗稱的“心靈感應”。
23.並不是高不可攀的愛情導致悲劇結局。壹段有成就的愛情,恐怕不幸的結局比幸福的結局要多。這是因為激情所要求的往往與有關的人的個人幸福相沖突,與他所有的事情不壹致,破壞了他由這些事情建立起來的人生計劃。
24.帶著殺人的弓箭,失明和翅膀,這些都是丘比特的特點。翅膀象征著愛情的不確定性,但這裏的不確定性通常是在滿足愛情後引起幻滅時表現出來的。
25.戀愛中的婚姻是為了種族的利益,而不是為了個人。當然,這種情況的當事人都是無知的,總以為自己追求的是自己的幸福。
26.誰要是沒有他那個時代的精神,誰就會經歷他那個時代的壹切不幸。
27.終其壹生,我們所擁有的只有現在,別無其他。唯壹的例外是,在生命的開始,我們面前有壹個壯麗的未來;到了生命的盡頭,我們看到的是久遠的過去。
28.雖然壹個人的青春比他的後半生有很多優勢,但也有讓他焦躁不安,阻止他快樂的事情。也就是這個時期的年輕人堅信幸福壹定會在生活中獲得的假設,從而產生了無數自欺欺人的希望,當然還有失望和不滿。
29.從年輕人的角度來看,人生是壹個無盡遙遠的未來;從老年人的角度來看,生命就像壹個非常短暫的過去。壹個人壹定要等到老了,或者活到很長的年紀,才會明白人生有多短暫。在我們的青春裏,時間走得很慢;所以,我們人生的前四分之壹,不僅是最幸福的,也是最漫長的。所以留下了很多難忘的回憶。如果我們要回憶過去,那麽任何人都可以在這個階段比在接下來的兩個階段講述更多。
30.我們活得越久,就越少去想那些曾經對我們來說很重要很有價值的事情。時間常常消失得無影無蹤。
31.在青年時期,直覺的感覺占優勢;老年時期,反思性思維占主導地位。
令人驚訝的是,只有在生命的盡頭,我們才真正聽到並理解我們自己,我們真正的目標和目的,尤其是我們與世界和他人的關系。
33.被利己主義俘虜的人,只知道個別的事情和與自己的關系,卻依然出奇的創新,常常成為欲望的動力。
34.欲望越強烈,想要滿足我的欲望的人越貪婪,他感受到的痛苦就越多越深,因為欲望附在他身上,不斷地啃噬著他,讓他的心靈充滿苦惱。壹旦欲望的對象消失,他幾乎以看別人痛苦為樂。
35.對世俗欲望的滿足,就像扔給乞丐的施舍,讓他今天活著,但也讓他的痛苦延續到明天。
36.壹般人在沒有感受過無比的痛苦之前,在否定自己之前,必須摧毀自己的意誌,必須逐漸經歷各種痛苦的階段。經過激烈的掙紮,在絕望的邊緣,突然回歸自我的人,能夠清晰地認識自己,認識世界,進而改變自己所有的本質,超越自己和自己所有的痛苦,進入壹種極其崇高、平靜、快樂的境地。
37.生與死的問題不僅受最微小的偶然性影響,壹般生物的存在也是轉瞬即逝的。無論動物還是人類,今天出生,明天就會死亡,生與死迅速交替。
38.根據婆羅門教或佛教的說法,死後的生存與死前的生存相關,活著的東西是為了償還前生的罪惡。
39.買到好書,有時間學習,是最好的現象。但大多數人往往買而不讀,讀而不精。
40.人靠吃的東西活著,就像精神靠讀的東西、想的東西發展,變成現在的樣子。但讀者只能記住他感興趣的,也就是符合他的思想體系和目的的。
41.我們的生活方式就像壹幅油畫。細看,看不出個所以然。要欣賞它的美,妳得站得遠壹點。所以,當妳把妳愛的東西交出去的時候,妳覺得也就那麽回事,找不到它的價值。
42.經驗告訴我們,壹旦大不幸降臨到現實生活中,我們的整體氛圍從發生到克服都沒有改變。另壹方面,妳在得到了期待已久的幸福之後,也不會感到特別的幸福和欣慰。
43.悲劇的真正意義是壹種深刻的理解,意識到悲劇的主角所救贖的不是自己獨有的罪惡,而是原罪,也就是生存本身的罪惡。
44.命運把牌混在壹起,然後我們開始玩。
45.沒有什麽比表達偉大的思想讓每個人都理解更難的了。
46.如果我們懷疑壹個人在說謊,我們應該假裝相信他,因為他會越來越勇敢和自信,並且更加大膽地說謊,最終會揭開自己的面具。
47.如果欲望過於強烈和激烈,就不再只是對自己存在的肯定,相反會否定或取消他人的存在。
48.人類幸福的兩個敵人是痛苦和無聊。
49.壹種純粹靠讀書學到的道理,和我們有關系,就像假肢、假牙、蠟鼻甚至人工植皮壹樣。而獨立思考獲得的真理就像我們天生的四肢:只有它們屬於我們。
50.我們學習的時候,別人在代替我們的思想,我們只是重復他思想活動的過程,就像小孩子學漢字的時候,按照老師用鉛筆寫的筆畫,用鋼筆畫壹個葫蘆。我們的思想活動在閱讀時被免除了很大壹部分。所以,當我們在看書的時候,不加思考壹會兒,就會感到輕松。然而,在閱讀時,我們的頭腦實際上成了別人思想的遊樂場。所以越是讀書的人,或者整天沈浸在讀書中,雖然可以調理精神,但是思維能力會逐漸喪失,就像經常騎馬的人走路能力會差壹樣,道理也是壹樣的。
51.從根本上說,只有獨立思考,才能真正擁有真理和生命。因為,只有他們才是我們反復理解的。別人的想法就像桌子上的剩菜,像陌生人脫下的衣服。
52.人生的前40年給我們課本,後30年給課本做註解。
53.阻礙人們發現真理的最強大的障礙,不是事物表現出來的虛無縹緲的幻覺,使人誤入歧途,甚至不是人的推理能力的缺陷直接導致的。反而在於人們之前接受的觀念和偏見。這些虛假的先驗的東西——違背了真理。它們就像逆風,把船只吹向唯壹的陸地的相反方向。在這方面,船槳和船帆都無能為力!
54.名譽是壹種外在的良心;良心是隱藏的名聲。
55.事情本身是不可改變的,改變的只是人的感覺!
56.聰明的人總是享受他的生活和閑暇時光;而那些愚蠢的人總是害怕休閑以及休閑給自己帶來的無聊,所以總是給自己找壹些低級趣味的遊戲,給自己壹點暫時的快感。
57.風格是思想的表現。
58.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往往會讓我們興奮、焦慮、煩惱、熱情,只是因為它就在眼前,讓我們覺得它是多麽的巨大、重要、嚴峻。然而,壹旦它們都消失在時間的長河中,它們就失去了自身的任何價值。只要我們不再去想它,它就會逐漸在我們的記憶中消失。它們如此巨大是因為它們離我們很近。
59.同壹個舞臺上,有的人是皇帝,有的人是臣子,有的人是將軍、士兵或仆從,還有其他人。他們的不同只是外在的不同,但各種角色內在核心的現實是壹樣的。每個人都是可憐的演員,對自己的命運充滿了憧憬和焦慮。
60.每壹個計劃都有無盡的艱難險阻。每走壹步,前面都有障礙。即使克服了最後壹個障礙,目標也達到了。那麽,贏得的就是人從某種痛苦或者某種欲望中解放出來,也就是除了回到這種痛苦和這種欲望之前的狀態,再也不會有別的了。
61.任何史詩或戲劇都只能表達壹種對幸福的掙紮、努力和奮鬥,卻永遠無法表達永久的、完整的幸福。戲劇寫作指導其主角歷經千難萬險達到目的,壹達到目的就迅速讓舞臺幕布落下(全劇結束)。這是因為目標達成後,除了指出輝煌的目標外,只是和主持人開個玩笑,指出他達成目標後並不比以前更好,也就沒剩下什麽(可執行的)了。
62.意誌是沒有目標沒有終點的鬥爭,意誌的對象化是人的生命和任何現象。
63.從各種享受中能獲得多少快感,因人而異。無論是生理享受,還是精神享受,都是如此。
64.柏拉圖把人分為兩類,即隨和的人和脾氣不好的人。他指出,不同的人對快樂和痛苦的容忍度不同,所以同壹件事可以讓壹個人痛苦絕望,而另壹個人卻壹笑置之。大概是,對不快樂越寬容的人,對快樂的印象越不寬容,反之亦然。
65.人生呈現兩種狀態,即外在或客觀,內在或主觀。痛苦和無聊在這兩種狀態下是對立的,所以生活本身可以說是在痛苦和無聊的兩端搖擺。貧窮和困倦帶來痛苦;當妳太驕傲的時候,妳很無聊。
66.世界上好的東西也有它的缺點,反之亦然。比如,性格陰郁、充滿憂郁的人多是想象出來的,而快樂、大大咧咧的人是真實存在的;所以,凡事往壞處想的人,不容易被失望打擊。相反,看到事物光明面的人,往往得不到自己想要的。
67.壹個人天生的氣質決定了他所遭受的那種苦難,客觀環境也受他主觀傾向的影響。他采取的手段總是對付他易受的苦難,所以客觀環境有的對他有特殊意義,有的沒有特殊意義,這是他天生的氣質決定的。
68.壹個人所能做到和達到的最高極限不會超過自己。人們越能發現這壹點,就越能發現自己是壹切快樂的源泉,就越能快樂。所以,其他的幸福來源,本質上都是不確定的,不穩定的,都像過眼雲煙,取決於隨機的命運,是把握不了的。所以在自尊心很強的情況下,可能很容易消失,這是必然的。
69.個人的命運是殘酷的,整個人類是可憐的。在這種情況下,只有世界上富有的人才是幸福的,就像我們在壹個明亮、溫暖和充滿笑聲的聖誕節時壹樣;壹個缺乏內在生命的人的痛苦就像在隆冬的冰天雪地裏。所以,毫無疑問,世界上運氣好的人,指的是那些有才華,性格豐富的人。雖然他們的人生不壹定輝煌,但他們確實是最幸福的。
壹般來說,如果人們發現自己無事可做,他們必然會為自己剩余的精力找到壹種合適的娛樂方式,比如打保齡球、下棋、打獵、繪畫、音樂、詩歌、雕刻、哲學或其他愛好。
71.沒有激情觸動的日常生活,漫長而無味。壹旦有了激情,生活就充滿了痛苦。
72.壹個精神能力很高的人,思想豐富,生活充實而有意義,立即投身於對有價值的、有趣的對象的追求,如觀察自然、思考人事、了解和理解歷史上的偉大功績(深刻透徹地理解偉大事跡的意義是這類人的獨特才能),所以他在自己身上擁有最高貴的快樂源泉。
73.所謂高智商的天才,他們的註意力完全集中在自己身上,所以這種人雖然極少數,但無論他們的性格多麽優秀,也絕不會對朋友、家庭或社會表現出極大的熱情或興趣;只要有真實的自己,其他的都可以失去。總之,這樣的人,壹生每時每刻都只想做自己。
74.人在戀愛時,往往會表現出滑稽或悲劇的現象,因為有關的人已經被種族的精神所占據和支配,不再是他原來的面目。愛得更深,人的思想不僅非常詩意高尚,而且有壹種超然的超自然傾向。
75.童年時,我們完全沈浸在周圍的環境中,直觀而深刻地把握外部世界。我們把眼前的壹切都當成了唯壹的代表,甚至是唯壹存在的東西,沒有什麽能讓我們三心二意。後來我們逐漸意識到很多物體存在的事實後,就失去了童年的勇氣和耐心。
76.雖然歷史常常講述不同的故事,但它的行動和痛苦通常是相同的。總之,歷史就像壹個萬花筒,無論什麽時候轉動,都會給我們呈現出新的形狀,但實際上,我們看到的都是同壹個東西。所以這種生滅不影響其本質,其本質是不朽的。
77.如果妳經常沈迷於書本,妳的眼睛就會脫離現實世界,思考的機會和氛圍也不會像現實世界那樣被書本激發很多倍,因為現實世界和眼前的事物,以其獨創性和力量,是思考精神的最佳對象,最容易促進他們的精神活動。
78.壹流作家的精神特征是,他們所有的判斷都是直接的。他們創作的作品也是他們自己思考的結果。出版後,無論在任何場合,任何人都能認出它是第壹流的東西。
79.無論什麽時代,都有兩種不同的文學藝術,似乎是齊頭並進的。壹個是真的,壹個只是看起來的樣子。前者成為不朽的文藝,作者純粹為文學而寫作。他們的進步是嚴肅而無聲的,但非常緩慢。
80.文學界有兩種歷史;壹個是政治的,壹個是文藝的。前者是意誌史,後者是智慧史。前者的內容很可怕,無非是恐懼、苦難、欺詐、可怕的殺戮。後者的內容清新喜人,即使在描述人的錯誤方面也是如此。
81.在個別事物中尋找普遍規律是天才的根本特征。普通人只看到事物本身,因為這些個體事物只屬於現實中與自己相關的事物。偉人從整體上認識自己。他們像普通人壹樣生活在浩瀚的宇宙中,而不是小宇宙中。
82.幸福應該建立在身體的本質上,所以身體健康是幸福的關鍵,第二重要的是獨立生活和無憂無慮的能力。
83.當謙虛成為公認的良好美德,毫無疑問,世界上愚蠢的人占了大便宜;因為每個人都要謙虛,不要表現自己,世界就會大同小異。這真的是平頭的平等。是壹個壓抑的過程,因為那時,似乎世界上只有愚蠢的人。
84.最廉價的驕傲是民族驕傲;因為當人們為自己的祖國感到驕傲的時候,就意味著他們沒有足夠的性格來為自己感到驕傲,否則他們不會把驕傲放在和數百萬同胞壹起享受的東西上。人才超過資歷的人,壹眼就能看穿自己國家的短板。只有不為自己取任何東西的傻瓜,才不得不依靠祖國的驕傲;他樂於維護祖國的任何缺點和不足,用祖國的光輝彌補自己的不足。
85.壹個人真正能理解和欣賞的,說到底是聞起來像他的東西。枯燥的人喜歡枯燥的作品,普通的人喜歡讀普通的文章,思路混亂的人只欣賞思路不清的作品,無腦的人壹定要讀空書。
86.令人驚訝的是,人們往往自戀而自信。在狗的心目中,世界上最好的東西還是狗,還是牛,還是牛,以此類推,真是物以類聚。
87.名氣只是二流,它是回聲,它是倒影,它是真正價值的影子和表象;況且,無論如何,引起好評的因素更有價值。讓人開心的不是名氣,而是能給他帶來名氣的東西。自己的善良本質對自己很重要,對別人卻不重要。所以妳對自己的看法比別人對妳的看法更重要,別人的意誌處於從屬地位。
88.雖然我們常常憧憬美好的生活,卻常常帶著遺憾依戀過去。正因為我們對當前事件的理解只是暫時的,我們才在那裏思考達到目標的方法。
89.生物越高,意誌現象越完整,智力越發達,煩惱痛苦越明顯。
90.考慮到生活單調乏味,人們在度過任何壹段時間後,都會感到痛苦無聊。幸運的是,知識和洞察力不斷進步,幸運的是,人們可以對壹切有更好、更清晰的了解。這壹切,壹方面是經歷的結果,另壹方面是我們在人生不同階段經歷的變化的結果。
91.全世界那些平庸的大腦,其實都缺少兩個密切相關的能力,即做出判斷的能力和提出自己獨到見解的能力。而且這兩種能力已經缺失到沒有人能輕易感知到這壹點,也因此沒有人能感知到他們存在的悲哀。
92.在美中,我們總是感受到有生命和無生命的自然物體的內在和基本形式。
93.然後妳會意識到壹個永恒正義的存在,意識到世界本身就是它自己的最終審判;妳會開始明白為什麽世間萬物都要為自己的生存而補償:先用生,再用死。
94.在壹些小事上更容易看出人的性格,因為人在大事面前往往是謹小慎微的,但在小事上卻是不假思索地自發行動。
95.我們只能對未來任何情況下我們會做什麽做壹個假設,盡管我們通常認為我們所做的是壹個確定的結論。
96.令人驚訝的是,每個人的性格決定了他的每壹個想法和每壹個行為。性格就像壹種滲透性極強的顏料,甚至可以滲透到他們思想和行為的每壹個不起眼的地方。
97.我們性格中難以改變的本性和行為的必然性會對所有人產生很大的影響,即所有人在不願意行動的時候行動,以至於在這種環境出現的時候缺乏決心、耐力、勇氣或者其他需要的品質。然後,這些人真誠地承認並後悔自己錯過的機會,無疑會想到這個‘下次我會做得更好’。
。下壹次機會來臨時,情況又出現了,他還是做他以前做的事——他自己也深感震驚。
98.人類很自然地相信他的欲望中真實的東西實際上是真實的。另外,他相信它是因為他需要它。如果他天性中的這些安撫性的精神勝利元素在壹次次的不幸面前化為烏有,那麽他甚至不得不相信那些他從來不想發生的事情會發生,那些他希望發生的事情永遠不會發生。這種情況叫做絕望。
99.自然、命運、機緣給我們造成的痛苦,比不上別人會打擊我們的痛苦。因為,我們都承認自然和命運是世界的絕對主宰。他們給我們的壹切也是給別人的。所以,當我們遭受這種根源時,我們所哀嘆的與其說是我們個人的不幸,不如說是整個人類的命運。相反,他人意誌造成的痛苦,伴隨著壹種在痛苦和傷害本身之上的非常特殊而殘酷的痛苦,這種痛苦就是他人傲慢的優越感。
100.真正的鄙視,作為真正的榮耀的對立面,總是板著臉,不讓任何人發現他的存在。因為,如果妳讓壹個妳鄙視的人知道妳鄙視他,妳只是對他表示了壹些尊重;因為妳想讓他知道妳有多鄙視他——這不是鄙視,這只是仇恨。真正的鄙視,是壹種純粹的,天真的,認為他人無用的信念,這需要壹種開放包容的心態。
101.我們希望復仇的快感很快會從我們之後經歷的悲傷中變得苦澀不堪。壹場精心設計的復仇,通常會讓人心靈開裂,最終良心遭殃。我們再也感受不到當初促使我們再次報復的動機了。我們的眼睛只是我們自身無法抹去的邪惡的壹部分。
102.我們之所以狠心,是因為每個人都有足夠的痛苦要忍受,或者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有足夠的痛苦。相反,人們如此愛管閑事是因為他們生活在痛苦和無聊的兩極。
103.氣質非凡優秀的人,會毫不猶豫地承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他們把這些缺點和不足當做自己應該交的學費;他們甚至認為,對這些事情,他們非但不感到羞恥,反而認為這些缺陷是壹種榮耀。
104.如果妳的智力平平,謙虛就是真誠;但是,如果妳有天賦,謙虛就是虛偽。
105.甚至在可能的馴化方面,人也優於動物。穆斯林在被馴化時壹天要向麥加祈禱幾次,基督徒在特定時間低頭畫十字。
106.猶太教的基本特征是現實主義和樂觀主義,因為它相信物質世界是絕對真實的,把生命看作是給我們的令人愉快的禮物。相反,婆羅門教和佛教的基本特征是唯心主義和悲觀主義,因為他們認為世界只是壹個夢想,生活是我們罪惡的結果。
107.信仰就像崇拜,不能強求。任何強求的愛都會變成恨。所以,強行信仰的企圖,第壹個結果就是真不信。
108.壹個壹流的作家,能知道別人的觀點有多淺薄,別人看不到和描述不了的東西,他的眼光和描述怎麽比別人好。他也知道自己是壹流的作家,那些淺薄的人是看不懂的。我們知道,真正的天才和偉大的作家,往往會長期陷入絕望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