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侯赤壁賦》、《何子遊談情》、《北臺雪後書墻》、《六月二十七日看湖樓醉書》、《海棠》、《上元》、《看海樓夜景》、《何子遊澠池懷古》、《張騫會二君子》、《復韻答》。
蘇軾簡介: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字何中,被封為鐵關道士、東坡居士,在世界上被稱為蘇東坡、蘇仙、破仙。梅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河北欒城人,北宋文學家、書畫家,歷史治水名人。父親是蘇洵,弟弟是蘇轍,父子二人被稱為“三蘇”。
蘇軾詩歌的藝術特色:
創造了天馬行空的詞風。
蘇軾創造了介於婉約與豪放之間的豪放詞風,豪放、豪放、豪氣是其豪放詞風的特征。他充滿了激昂的激情,用豪放蒼勁的詩句和鮮明的文字展示了豪放文字的獨特魅力。
他豪放的詞風不僅婉約,還體現在他對祖國的熱愛,對英雄的歌頌,對理想的執著追求。這種豪放的風格開創了豪放詞發展的新路,也成為後人學習的榜樣。
蘇軾詩歌的藝術特色與個人經歷的關系:
1.蘇軾到了密州後,詩風更加奔放浪漫,想象更加自由奇幻。當然,這種文風不是壹朝壹夕形成的。他從小就博覽群書。他首先學習賈誼和魯直的文章,他的寫作風格是整潔和有條理的。後來蘇軾開始研究《莊子》時,被其瑰麗華麗的文筆所折服,開始研究這種空靈瑰麗的筆法。
蘇軾曾說:“我過去看過,但不會講;今天看到《莊子》深得我心。“的確,蘇軾之後的很多詩的意境都可以和《莊子逍遙遊》相提並論。
2.蘇軾詩歌的內容更趨於開放和封閉,這與他個人的生活經歷不無關系。正是在密州,蘇軾進入了“不惑之年”。
蘇軾二十多歲在京城成名,可謂成功少年,意氣風發。但他在30歲左右經歷了喪母、喪父、喪妻的悲情經歷,同時由於老實坦白的脾氣,在官場上也相處的並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