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釋初中生的意境
古詩詞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短小精悍,含義豐富。它主要反映社會生活,以意境的特殊形式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藝術感染力。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初中生要“閱讀古詩詞,通過積累、感悟、運用,自覺提高鑒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初步具備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在古詩詞教學中引導學生欣賞古詩詞意境,對發展學生形象思維、培養學生審美情趣、提高學生文學素養大有裨益。那麽,如何引導初中生欣賞古詩詞的意境呢?壹、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在古詩詞教學中,大多數教師普遍采用逐句講解的傳統教學方法,這往往使壹首完整的古詩詞支離破碎,失去古詩詞的整體美感,也使學生失去學習古詩詞的新鮮感和主動性。筆者認為教師應通過多種方式營造詩歌欣賞氛圍,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欣賞古詩詞。這就需要教師深入鉆研教材,精心安排教學過程,從整篇文章出發,從整體出發,為學生建構有意義的情境,啟發思維。在古詩詞教學實踐中,可以借助圖片、攝影、音樂等多媒體設備如錄音機、vcd等,為學生提供符合古詩詞內容的視聽資料。利用powerpoint等軟件為學生制作互動課件,幫助學生學習古詩。特別是利用各種認知工具,為學生提供有趣多樣的鞏固練習,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學生鞏固、掌握和獲取知識,加深對詩歌意境的理解。二、讀古詩詞,詩詞古詩詞的第壹感覺講究節奏,平仄交錯組合,語言簡練精辟,具有愉悅的音樂美,所以最適合閱讀。俗話說:“壹本書讀壹百遍,就會明白它的意思。”古詩詞再難,經過反復的閱讀和咀嚼,或多或少都能理解它的意思。在閱讀前或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了解相關的歷史文化,作者的經歷,作品的背景等等。閱讀方式根據需要適當,不不拘壹格。教師可以示範閱讀,學生可以自由練習閱讀,個人閱讀,集體閱讀,小組閱讀,角色閱讀,表演閱讀.....可以互相閱讀評價,用音樂營造氛圍,用圖片增強直覺。通過反復吟誦,讓學生熟悉作品;通過語音、語調、讀調的指導,讓學生讀懂詩歌的語氣和語言潛力。然後讓學生閉上眼睛沈思,並在“腦屏”上展示他們讀過的內容,談論詩中描繪的山川,談論腦海中閃過的特寫,討論詩人的思想感情。讓學生有壹個初步的感知,走近詩人,走進意境。第三,把握形象,反復揣摩形象。簡單來說,就是包含“意”的“象”。指詩中寄托作者主觀感情的客觀意象(或指作者思維形成的具有深刻含義的客觀意象)。意象是作者表達思想感情的載體,對意境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讀者進入詩歌的意境,總是從感受意象開始的。因此,在欣賞古詩詞時,要把握形象,反復琢磨,仔細欣賞,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才能順利進入詩的意境。比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寫道:“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老路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首元曲由九個名詞組合而成,描寫各具特色又相互關聯的景物,巧妙概括意境,形成壹幅彌漫著肅殺氣氛和陰郁色彩的“秋郊落日圖”,壹幅充滿憂傷的“遊子家圖”。暮色中想家的烏鴉,安逸舒適的家庭,歷經艱辛的老馬,襯托著漂泊的遊子思念家鄉的情懷。歌中的九個名詞恰恰是九個意象,每個意象都牽連著作者的漂泊之憂,它們有機地組成了壹個密集的意象群。這種意象組合形成的詩意意境,出乎意料地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給人以震撼的藝術感受。第四,要善於展開聯想和想象的翅膀。聯想和想象是壹種特殊的思維活動,是人們進行創造性活動的必要因素,也是詩歌鑒賞中必須具備的壹種能力。“形象大於思維”的藝術現象是讀者和欣賞者發揮聯想和想象的結果。沒有想象,就沒有詩歌。抽象的文字和符號與形成生動多彩的畫面之間的橋梁是想象思維。在欣賞古詩詞的過程中,為了進入作品的意境,要根據作品提供的描寫語句調動生活的積累,通過想象再造形象。當我們讀到這首“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動,能見牛羊”(《智利歌》)的詩時,腦海中自然會想象出壹幅壯麗而生機勃勃的草原全景圖,這是壹種重建想象。然而,不止如此,讀這首詩,我們不難想象,面對無與倫比的自然美景,身為自然之子的人們在這片土地上生活和工作是多麽幸福和美好!這種“人”的內容在詩歌中是缺席的,是詩歌欣賞中創造性想象的表現。朗誦此詩,讀者仿佛被帶入神奇美麗的北方大草原,領略千裏光、牛、肥、壯的羊的平原壯美;這種優美的詩意意境,使審美的主客體有機地交融在壹起,人與自然達到了最美妙的和諧。第五,要把“情”和“景”有機結合起來。古詩詞寫的是“命中註定的愛”。景物和情感是詩歌的孿生兄弟,優秀的詩歌在處理景物和情感的關系上總是和諧地相互理解、相得益彰。有些古詩是被風景感動的,感情是由風景而生的。壹般這類詩都是先寫景後抒情,比如孟浩然的《洞庭湖寄語張總理》。有些古詩是由情而生,風景是由情而生。壹般這類詩都是先抒情,後寫景,如魏的《上樓送王慶》。還有的表現情感,隱藏景物,體現了詩歌抒情的直接性。有些詩,表面上看都是抒情的,但並不描寫風景,其實風景是略帶感情的。比如陳子昂的《幽州城樓上》,這首詩是詩人無法施展抱負的無限感嘆,全詩沒有風景。但通過作者表達的感受,讀者不難理解幽州臺的形象和氛圍,只是比風景更有想象力。因此,教師在為學生“再創造”這類詩歌的意境時,壹定要把握好詩與景交融的不同表現形式,從而把握詩歌意境的獨特性。在欣賞古詩詞意境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古詩詞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以學生為主體,努力創設情境,精心安排教學過程,精心設計教學方法,啟發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古詩詞的學習,讓學生看到前人所見所聞所思。讓學生在古詩詞意境欣賞中逐漸從老師的指導轉變為獨立思考,從而正確理解古詩詞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