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向中國學習。
在談這個問題之前,邊肖會先談談唐詩對日本的影響。唐詩對日本的影響源於大華的革新。大華革新在日本歷史上影響深遠,給日本帶來了近乎“脫胎換骨”的變化。於是,日本成了東亞非常有影響力的國家,從此也成了中國的另類“學生”。
日本人對中國的學習是方方面面的,包括唐詩。唐詩傳入日本後,日本稱之為“漢詩”。白居易、李白、劉禹錫在日本和中國壹樣受歡迎。就連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的書法,在日本的影響也延續至今。
日本國語教科書
杜甫《春天的希望》
邊肖提到的那位詩人在日本非常有名。他就是杜甫。杜甫和李白關系密切,是生死之交。但就他們的詩在日本的影響而言,李白不如杜甫。安史之亂時,杜甫寫過壹首詩,著名的《春望》,肯定不是李白的。《春望》這首詩壹直是中國的抒情佳作,其中“家書壹封,值千金”是流傳千古的妙句。杜甫壹定背下了這首詩的全文,但日本人對這首詩的喜愛超出了中國人的想象。這首詩在日本廣為流傳,甚至被寫進教科書。
日本動畫中的唐詩
邊肖給妳舉了壹個例子來了解“春天的希望”在日語教學中的影響。二戰後,日本全國壹片廢墟。在這種特殊的歷史背景下,日本民眾對國家大事的悲哀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再加上杜甫的《春望》在日本歷史上影響深遠,所以日本人對杜甫的這首詩有壹種近乎偏執的喜愛。
在壹部日本經典動漫電影《貓的報恩》中有壹個很有意思的畫面,老師露出壹張憂郁的臉,深情地講述了杜甫的名句“且孤鳥已吟其悲”。日本漫畫家擅長刻畫人性,表現兒童的天真無邪。日本老師的憂郁和日本孩子的天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杜甫
可見日本人對這首詩的喜愛程度?二戰結束多年後,日本民眾的“厭戰”被寄托在杜甫的“春天的希望”上。曾幾何時,在我們國家面臨亡國之危的時候,無數仁人誌士都會深情地吟誦杜甫的《春望》。這種情況也發生在二戰末期的日本。
日本其實是壹個非常神奇的過渡,文化接受和反思都相當深入。日本對文化的反思與韓國對文化的態度形成鮮明對比。
二戰後的日本
日本對中國的態度比較復雜,有學有害。無論是學習還是傷害,日本從未放棄對中國文化的追求。日本對杜甫《春夢》的態度反映了日本對中國文化的態度。比如邊肖文章裏提到的杜甫的《春望》,可以寫進日語課本,而且還是全中文的。這種對待文化的精神,確實值得國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