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雪》1936年2月,北國風光凍千裏,萬裏雪飄。看看長城的內外,真是太廣闊了。當河水漲落時,它就失去了動量。山舞銀蛇,原是蠟象,欲與神爭!等到天氣晴朗的時候,看看陽光燦爛的集市,多麽迷人的景象啊!這片土地太美了,讓無數英雄俯首稱臣。惜秦煌漢武,略失文采。唐宗宋祖,略少風騷。皇位上的英雄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箭。這些人物都沒了,幾個能建功立業的英雄,看看今天的人。《七律與長征》1935年10月,紅軍不怕遠征難,錢山只是閑著。五嶺興波,烏蒙服泥丸。金沙水搏雲崖暖,大渡橋隨橫鐵索寒。很高興看到岷山白雪皚皚,綿延數裏,我們的戰士們越過它,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詩歌是指中國漢族的傳統詩歌,以古詩、近體詩、格律詞為代表。也是漢字文化圈的特色之壹。總的來說,詩更適合“言誌”,詞更適合“抒情”。
詩歌是闡發靈魂的文學藝術,而詩人、詞人則需要掌握成熟的藝術技巧,按照嚴格的節奏要求,用凝練的語言、密集的構圖、豐富的情感、豐富的意象,高度集中地表現社會生活和人類的精神世界。
中國的詩歌起源於先秦,興盛於唐代。中國的詞起源於隋唐,流行於宋代。中國詩歌來源於人民,但實際上是壹種草根文學。在21世紀的中國,詩歌仍然受到大眾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