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朓
謝朓(464-499),陳夏縣(今河南太康縣)人。他出生於陳縣謝氏家族,與被世人稱為“小謝”的謝靈運是同宗。
482年,南齊建元“罷官”,為張羽王魏興參軍。永明五年(487),謁見竟陵王小,任“竟陵八友”之壹。永明十年(492)隨王小龍至荊州,永明十壹年(493)回京,任驃騎軍參謀長。
手心裏還有壹封信。建武二年(495),封他為宣城太守,又名謝宣城。兩年後,他以仲書郎的身份回到北京。後出為南東海太守,南出徐州。
永泰初,因狀告嶽父謀反,移至尚書吏部,又稱謝吏部。後永元元年(499),桂江兄弟因泄露要建立王曉耀光的消息,被誣陷死在獄中。才三十六歲。
謝朓曾與沈約等人共同創造了壹種“永恒的風格”。如今有200多首,比五言詩還長。他們描寫自然風光,直接表現手臂。詩風清新優美,優美動聽,他們善始善終,有時也有好句子。對唐代律詩和絕句的形成有重要影響。壹些劇集已經丟失。後人編《謝玄成集》。
謝朓詩歌的主要成就在於山水詩的創作。謝朓以其清麗細膩的詩歌描寫了以宣城為中心的皖南山水,對謝靈運以來的山水詩進行了新的探索和發展,對後世唐詩產生了良好的影響。
謝朓是“竟陵八友”中最著名的詩人。他的西遞詩主題狹窄。除了在宴會上娛樂,它們都是關於吟誦的東西,如“永安風”和“永安竹”。這類詠物詩雖有壹點寄托,但主要求其形。
還有很多模擬漢魏晉宋的樂府民歌。這些作品雖然沒有反映出顯著的社會內容,但卻表現出閨閣情懷,具有壹定的生活氣息。
謝朓隨政府到荊州後,詩歌創作有了新的進展,尤其是經歷了政治動蕩之後。擔任宣城知府後,他的詩歌在內容和形式上都取得了新的成就。
他不僅創作了大量的山水詩,表現山川之美和自己的生活感受,還創作了《賽敬亭山寺喜雨》、《贈窮地》等反映壹定社會現實的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