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從晚清到民國的反思

從晚清到民國的反思

把枯燥的歷史變得像小說壹樣吸引人,這是著名口述史學家唐德剛先生的優點。這本書也是散文集,但可讀性並不比吳晗先生的《明史》強多少。唐德剛先生出生在上個世紀,他的父親是壹個官員在安徽,他生活在這樣壹個家庭。所以晚清時期以李鴻章為代表的淮系家族和以袁世凱為代表的北洋軍閥的軼事很多。其中調侃晚清人物,評說月亮上的時代,不僅見解深刻,而且讀來總讓人會心壹笑。

這本書描述了晚清到民國之間發生的四件大事,分別是太平天國、甲午戰爭和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以及辛亥革命。對於大清,網上人的看法相當偏激。男性因為民族主義和現代屈辱,對清朝更加反感。而女性則受到電影電視劇的影響,對清朝有好感。有阿清王朝,也有不同的看法。然而,世界因時而異。到了明朝,中國文化早已衰落,除了現代化,已經陷入了死胡同。即使是漢朝也不能輕易對付從中國脫胎換骨的西歐列強。更有甚者,清朝從滿洲、蒙古帶了四份嫁妝回西藏,壹般都比較有功。雖然錢鼠尾的發型讓我很反感,但是從整個國家的發展歷史來看,也應該肯定清朝的統治是有壹定進步意義的。

那麽,在清朝的晚年,為什麽會遇到這樣壹個千年不遇的變故呢?讀者要知道,我們中國社會的演變是非常緩慢的。從2000年開始,但是皇帝輪流做,明年來我家。要知道,西歐列強,雖然幾百年前還處於黑暗的中世紀,卻是民不聊生,貴族卑微。但是經過幾百年的思想進步,科技的研發和殖民掠奪,在制度、文化、科技等方面都遠遠超過了中國的發展。康熙時期推崇中國文化的歐洲人,在同治年間轉而鄙視中國。

按照中國的傳統思維,妳們外國人這麽打我,就應該滅了我,自己當中國的皇帝。但英國這個殖民帝國,更擅長與當地上層合作剝削殖民地人民。面對中國如此遼闊的疆域,我雖然垂涎三尺,但終究做不到。

英國人強行打開了中國的市場,導致了另外壹件事。之前,中國的外貿渠道是廣州。其他口岸開埠後,廣州出現失業潮,廣州治安環境發生變化,起義不斷。這時,壹個帥哥科舉失敗,病倒了。回到家鄉廣西後,他以傳教的方式組建了壹支軍隊。就是這支不起眼的軍隊,從廣西打到湖南,從湖南打到南京,建立了太平天國。

根據傳統的劇本,像洪秀全和楊這樣的統治者打響了推翻腐朽王朝的第壹槍。但由於他們缺乏執政和鬥爭的經驗,只能作為改朝換代的前奏。後面的起義軍會接過他們的接力棒,壹波壹波撲向清朝統治機器,直到清朝滅亡。但這是壹個千年來從未有過的變化。為了維護自己在中國的利益,英國人強烈支持清政府。通過派遣官僚控制中國的海關,清政府有了堅實的財政基礎。有了雄厚的財政基礎,再加上太平天國的反傳統性質。於是清政府最終形成了對太平天國的包圍圈,讓太平天國的壽命又延長了半個世紀。但此後,中國內政受到國際外交的極大制約。大國的意誌影響著中國的政治局勢。

到了甲午戰爭,中國被日本打敗。變法強國成為社會知識,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登上歷史舞臺。好在康有為不是壹個能改變中國人的人。戊戌變法在反動派的抵制下失敗,維新派的激進態度使慈禧的性格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僅維新派被消滅,支持維新的中間派如李鴻章也被異化。初中的事情都是皇親國戚在掌控,但是怎麽才能和這些蟲子搞好政治呢?與山東的義和團、北京的貴族壹起,發生了中國歷史上最屈辱、最痛苦的八國聯軍侵華事件。

說起來,源於壹場誤會。慈禧聽信流言蜚語,壹個列強要她退位給光緒,於是向十壹國列強宣戰。這個老混蛋壹暈倒,中國人民就遭殃了。這壹事件後,憑借李鴻章嫻熟的外交挑釁和奮力維護,中國清朝實際上做到了賠款不割讓土地。現在很多人說英美對中國好,我不知道從何說起。英國在中國有大量的貿易利益,壹個完整的市場當然比壹個分割的市場要好。至於美國,那是因為它的建立是短暫的,等到它想殖民的時候,已經錯過了機會。中國沒有淪落到波蘭和奧斯曼土耳其,不是因為英美的好,而是因為中國離他們太遠了。

義和團運動後,即使是最保守的人也會動搖。清朝已經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書裏還講了壹些孫中山和袁世凱的軼事,挺有意思的。比如孫中山本人就不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這也是他在多次戰爭中戰敗的原因。辛亥革命成功的那壹天,他還在舊金山洗碗賺錢。袁世凱家壹直科舉失敗,到了他爺爺那壹輩,才突然下大力氣,讓他父子中了秀才,弟弟中了舉人。袁世凱的角色更傾向於練兵的將軍和狡猾的政客。本來是曹操的壹個大將人物,可惜當時的中國已經不需要曹操了,需要孫中山、黃興、蔡鍔。

從清末到民國,中國人民壹直在為現代化而奮鬥。我們現在可以說現代化已經完成了壹大半,至少我們在經濟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現在物質基礎有了,精神建設也就有了。首先是中國的文學、美學、哲學需要現代化,這是中國文化的根本。夯實了基礎,其他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我相信在21世紀中葉,中國將會湧現出壹大批傑出的學者,中華文明將會迎來壹個鼎盛時期。